国务院绘大气污染防治宏图:五年消除重污染
近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一项重大决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份计划,旨在通过五年的努力,带来显著的空气质量改善。针对我国空气质量面临的严峻形势,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空气污染问题,国务院提出了坚定的治理目标。
大气环境保护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当前,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为特征的污染物,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的压力日益加大。
为了切实改善空气质量,该行动计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的原则,形成了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国空气质量将得到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将大幅度减少。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将明显好转。接下来,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加快重点行业的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
深化面源污染治理也是行动计划的重要一环。通过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等措施,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这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蓝图,通过、企业、市场的共同努力和公众的积极参与,我们将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我们深信,在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下,空气质量将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将得到更好保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迈上新的台阶。美化城市环境,构筑绿色屏障
为了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我们致力于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打造防风防建设,让城市拥抱大自然。想象一下,城区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餐饮油烟污染也不再成为困扰。城区的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已经安装了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一餐都能享受到清新的空气,不再受到油烟的困扰。
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也是我们的重点。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更是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燃油品质的提升也是我们的一大举措。加快石油炼制企业升级改造,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全国供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车用汽油和柴油。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为市民提供清洁的燃油环境。
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也是我们的任务。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这些车辆。到特定时间点,我们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基本淘汰黄标车,全国范围的黄标车也将逐步被淘汰。
机动车环保管理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环保、工业和信息化、质检、工商等部门联合加强新生产车辆环保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环保不达标车辆的违法行为。开展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确保每一辆上路车辆都符合环保标准。
我们加快推进低速汽车的升级换代,提高低速汽车的节能环保要求,促进相关产业和产品技术升级换代。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为市民提供绿色出行的选择。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相信能够打造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城市,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享受到绿色生活带来的愉悦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