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回应35吨致癌金针菇 称未进入市场
近期,福建发生了一起引人关注的金针菇事件。据相关报道,当地在例行巡查时发现一家金针菇生产作坊存在涉嫌非法添加非食用柠檬酸的情况。此事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对金针菇的安全性产生了疑虑。福建相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回应称这些涉嫌添加非食用柠檬酸的金针菇并未进入市场,市场中的金针菇并不存在这样的“潜规则”。
究竟有没有添加非食用柠檬酸呢?据现场查处的古田县工商局检查大队大队长潘龙惠回忆,他们在一家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内发现了未标注“食品添加剂”的柠檬酸袋子。这些袋子中的柠檬酸是否曾被用于金针菇的生产过程,目前仍在调查之中。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执法部门已经就地查封了近35吨正在加工的金针菇。
柠檬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是重要的有机酸之一。食品级柠檬酸主要用于各种饮料、葡萄酒、糖果等食品的制造,作为酸味剂、防腐剂。而工业级的柠檬酸则主要用于化学分析试剂。由于食品级柠檬酸的价格较高,一些加工厂商出于利益驱动,可能会选择添加非食用柠檬酸来降低成本。
目前,这起案件已经全部移交给古田县农业局处理。该局执法大队大队长黄有存表示,这些正在加工的金针菇俗称盐水菇,是中间产品,目前还没有标准来检验其是否合格。他们已经取样送至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进行检测,重点检测其农残、二氧化硫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至于那些被发现的柠檬酸袋子,黄有存表示仍在调查它们是否曾被用于金针菇的生产过程。如果确实存在添加非食用柠檬酸的情况,这些金针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何种影响,目前还无法确定。一切都需要等待检测结果出来后才能作出判断。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任何对食品安全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彻底查清此事,还公众一个清晰的答案。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保持警惕,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