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控股集团现状
汉能控股集团的陨落:破产清算下的商业版图瓦解
截至2025年5月,汉能控股集团已全面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其商业版图瓦解的态势愈发明显。以下是对其现状的深入剖析:
一、企业主体清算
汉能控股集团旗下核心公司纷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2023年4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裁定受理9家核心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这些公司曾是汉能光伏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今均已被卷入司法清算程序,其中包括北京知旬科技和金江水力发电集团等涉及区域影响较大的企业主体。集团标志性资产金安桥水电站(曾被李河君称为“提款机”)已被强制拍卖,成交价格较巅峰时期估值大幅缩水。原北京奥森总部园区因拖欠租金问题,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遭拆除,场地被收回。
二、债务与纠纷
汉能控股集团的债务问题持续发酵。自2019年起,集团出现系统性欠薪问题,2020年更是爆发了大规模讨薪事件。员工在维权过程中曾面临困境,部分员工因欠缴社保导致医疗受阻。截至2025年,仍有大量劳动纠纷未得到解决。除此之外,集团还存在金融债务问题,如强制员工购买金融产品用于营口产业园建设,以及港股上市平台汉能薄膜发电涉嫌股价操纵、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这些事件共同加剧了集团的债务危机。
三、创始人动态
汉能控股集团的创始人李河君目前涉及累计被执行金额超8.7亿元,公开信息显示其已处于“失联”状态。业内分析认为,李河君在战略决策上的失误是集团崩塌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薄膜太阳能技术路线、激进资本运作以及忽视现金流安全等。
四、行业影响
汉能控股集团作为曾市值超过144亿美元的光伏巨头(2015年数据),其崩塌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薄膜技术路线在中国市场的阶段性挫败,当前行业格局中,汉能原有市场份额已被晶硅技术路线企业完全替代。其专利资产在破产清算中的处置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汉能的兴衰历程,无疑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审视自身战略决策,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才能确保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