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后高热临证治验

健康快乐 2025-05-01 01:00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脑外伤后高热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中重型脑外伤患者,尤其是青壮年,高热往往是正邪相争的表现。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挫败病邪,往往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下面通过三个病例来详细阐述。

案例一:

尹女士,40岁,因交通事故导致急性闭合性脑损伤(重型)。入院时,她已深昏迷,呼吸困难,血压不稳定。经过亚低温、人工呼吸、抗炎、脱水等对症处理后,体温逐渐升高,达到39℃以上。尝试多种西药治疗后,效果并不显著。中医诊断后,认为其属于痰热上蒙,瘀阻脑络,于是采用清热化痰、祛瘀通络开窍的处方治疗。经过调整用药,并辅以胃饲给药,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神志也有所恢复。

案例二:

邹先生,42岁,脑外伤后继发脑干损伤。经过亚低温、人工呼吸等对症处理后,神志有所恢复。伤口溃破开裂,出现脓性分泌物及脑脊液渗漏,随后出现高热、神志模糊等症状。经过多种抗生素及清热解毒、化痰开窍的治疗,病情仍未得到控制。中医诊断后,认为其属于湿热弥漫、毒恋气分,于是采用清热利湿解毒的处方治疗。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脑脊液渗漏及脓性分泌物减少,伤口开始愈合。

案例三:

郭先生,13岁,车祸后导致脑外伤。经过入院检查,确诊为急性闭合性脑损伤(中型)。经过脑室腹腔分流术及其他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脑脊液培养结果显示存在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先后使用多种抗菌、消炎、退热药物均无效。中医诊断后,认为其属于外伤脑络、瘀阻水停,于是采用化瘀利水的处方治疗。

以二剂药量,煎汤分三天细细品味。在二十一日的诊疗中,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对于脑外伤高热的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各有其独特之处。第一种方法主要针对腑实并夹痰热的情况。当腑浊夹痰热上扰清窍时,会导致高热神昏。治疗方法是以大承气汤釜底抽薪,急下存阴,确保腑通浊泄,热从谷道而出。肺与大肠相表里,通过排大便可以泻痰热而清窍无扰。一旦腑气通畅,热退身凉,昏迷减轻,呼吸平稳,痰量减少。

第二种方法则针对湿热弥漫、毒恋气分的病情。湿热蒸腾导致清窍被蒙,出现高热神志不清。治疗时采用芳香轻清的方剂,避免大剂苦寒。轻清之剂能够泄热而不伤脾胃,比如黄芩、栀子、车前子、金银花、连翘等药物的使用。芳香之味可以悦脾醒胃,宣畅气机,有利于脾胃运化水湿,如藿香、厚朴、紫苏叶、淡豆豉等药物的应用。通过湿热分消,热势逐渐消退,随后采用清热化痰及健脾化痰的方剂进行调理。

第三种方法则针对瘀阻水停的情况。瘀阻脑络,血行不利,导致脑积水。瘀血内滞,血不循常道,表现为见血性脑脊液。瘀阻化热,上扰神明,出现发烧、烦躁、头痛、失语等症状。治疗时采用抵当汤破血逐瘀,配合三七化瘀止血,益母草化瘀利水。使用葶苈子、车前子等药物利水降颅压,以及人参、茯苓、藿香等药物益气扶正,健脾化湿。

关于作者简介,樊永平医师师从王绵之教授,于1996年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博士学位。目前,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担任主任医师、中医科主任及硕士研究生导师。他还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学会委员、博士研究会常委等多个学会的委员和常委,同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专家库成员以及国家医疗保险基本药物目录的专家。

上一篇:女儿因妈妈误拆档案袋被气哭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