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常见类似病鉴别
前列腺癌在欧洲和美洲是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到了80岁以上,半数以上的前列腺检查会显示有癌病灶,但实际临床病例数量远低于此。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其中中国人的发病率最低,欧洲人的发病率最高,而非洲和以色列则位于中间水平。虽然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等是前列腺癌的低发地区,但在无选择性的50岁以上男性尸检中,前列腺节段切片发现的潜在癌病灶数与欧美相近。
有人认为东方人的癌症生长速度较西方人更为缓慢,因此临床病例相对较少。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与许多其他类似疾病有重叠,因此鉴别变得尤为重要。
前列腺癌应与前列腺增生症相鉴别。虽然二者在某些情况下容易混淆,尤其是在增生的前列腺腺体中,某些区域的上皮细胞形态可能不典型,但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增生腺体中的腺泡较大,周围的胶原纤维层完整,上皮为双层高柱状,细胞核较小并位于细胞基底部,腺体排列规则,形成明显的结节。这些特征有助于将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区分开来。
前列腺癌还需要与前列腺萎缩进行鉴别。前列腺癌常常起源于腺体的萎缩部位,因此需要注意鉴别。萎缩的腺泡有时会紧密聚集,萎缩变小,上皮细胞变为立方形,核大,很容易与癌变混淆。这类萎缩改变通常涉及整个小叶,胶原结缔组织层仍然完整,基质不受侵犯,其本身却呈现出硬化性萎缩的特征。
还需要注意与前列腺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化生、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等进行鉴别。前列腺鳞状上皮或移行上皮化生常发生在腺体内梗死区的愈合部,分化良好,无退行性变或分裂相。化生的最突出特征是缺血性坏死或缺乏平滑肌的纤维结缔组织基质。
在鉴别过程中,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也需要引起注意。虽然其细胞可能大且聚集成片状,具有透明或淡红染色胞浆,小的泡状细胞核,很容易与前列腺癌混淆,但实为巨噬细胞。另一方面,前列腺癌的细胞呈低柱状或立方形,有明确的细胞壁,致密嗜酸性的胞浆,细胞核较正常大,染色及形态可有变异,分裂不活跃。其腺泡较小,缺乏曲管状,正常排列形态完全丧失,不规则地向基质浸润。
前列腺癌的鉴别需要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知识。通过理解每种疾病的独特特征和结构,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做出诊断,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