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小心惹上荔枝
盛夏时节,高温难耐,汗水如注。从冰箱拿出一颗冷藏过的荔枝,剥开皮,果肉冰爽鲜甜,仿佛让人瞬间重生。荔枝的美味,无需赘言。身为广东人,虽在“一啖荔枝三把火”的警言下成长,但对荔枝始终怀有难以抗拒的情感。除了那似乎能解释一切广东人身体不适的神奇缘由“上火”,过量食用荔枝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据福建省一家医院急诊科统计,两年内接诊的“荔枝病”患者高达48例。这些患者共同的特点是在连续多日大量食用荔枝(超过一斤)后,多在半夜至清晨突然发病,出现了低血糖症状,如昏迷、抽搐、四肢瘫痪等,其中一例甚至因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
那么,“荔枝病”究竟是何方神圣?顾名思义,即因荔枝摄入过多而引发的疾病。其关键病因在于,荔枝过量会导致血糖骤降,从而引发一系列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如头晕、心悸、乏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严重者甚至可能突发昏迷、抽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以及脑部功能受损。
你可能会问,荔枝不是甜的吗?甜的不是含糖吗?为何糖会让人低血糖呢?实际上,越甜的食物并不一定会让血糖升得越高。荔枝的含糖量约为16%,其中大部分是果糖。果糖进入人体后,需要在肝脏和小肠中的酶催化下转化为葡萄糖,然后才能被机体利用。这是一个相对耗时的过程,因此食用果糖后并不会迅速引起血糖升高。
荔枝中还含有一种名为“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的物质,实验表明该物质在体内具有降血糖作用。直接食用荔枝并不能治疗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仍需规律服药、限制饮食,并进行科学的血糖管理。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荔枝病对正在发育中的小朋友后果更为严重。当大量食用荔枝时,大量果糖会经消化道吸收入血,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重要激素,但当果糖转化跟不上胰岛素降血糖的速度时,就容易出现低血糖,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对以葡萄糖为主要供能物质的器官组织如脑组织造成功能受损。
那么,如何享受荔枝的美味而不引发“荔枝病”呢?避免空腹食用荔枝。每天食用的荔枝量最好不要超过300g(约10颗)。食用前务必洗手。
与荔枝同季上市的龙眼(桂圆),所含糖类主要为蔗糖。蔗糖在胃肠道经酶的作用会迅速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葡萄糖会直接进入血液供能,因此食用龙眼不需要担心会引发低血糖。
由郑子聪撰写,他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营养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