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呼吁两会代表关注防霾护肺并建议国家设立护肺日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治理雾霾、留住蓝天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这一重要议题,白云山潘高寿企业发出声音,呼吁社会关注肺部健康,提高养肺护肺的意识。在当前抗霾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护肺工作刻不容缓。
回顾2014年,我国74个主要城市中,PM2.5年均浓度虽有所下降,但达到国家标准的城市仅有8个,雾霾侵袭依然严峻。面对这样的现实,白云山潘高寿的董事长杨强调,由于雾霾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具有滞后性,很容易被忽视。在国民中开展护肺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养肺护肺已成为个人防霾的首要任务。
在防霾护肺的过程中,“预防”是关键。正如《黄帝内经》所强调的“治未病”思想,预防不仅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还能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对于肺部而言,由于它是最容易受到雾霾伤害的脏器,因此养生必先养肺。
为此,白云山潘高寿企业更进一步提议,国家应设立“护肺日”。在我国,设立节日已成为一种惯例,如全国爱眼日、全国爱牙日等健康节日。这些节日在推动人民健康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设立一个专门的“护肺日”将有助于提高国民的肺部健康意识,推动养肺护肺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肺部健康宣传活动,如专家讲座、义诊活动、健康沙龙等,让更多的人了解肺部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养肺护肺的知识和方法。还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网络传播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肺护肺的行列中来,共同为抗击雾霾、保护肺部健康贡献力量。
杨指出,治理雾霾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而提升全民养肺护肺的意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为了加强人们的健康教育,国家应设立一个特别的“全国护肺日”。一个令人瞩目的提议是将每年的11月15日定为“护肺日”。在我国,秋冬季节气候干燥,雾霾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北方城市,从11月1日起开始供暖,到中旬时雾霾往往更加严重。选择这个月的中旬设立节日,不仅能引起公众关注,而且能在无重大节日的月份中,更好地开展养肺护肺的健康宣传。
我们并非只有被动应对雾霾。《抗击雾霾,企业可以做得更多》这一标题背后,揭示了一个事实:企业正在积极行动。一些医药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已经开始投身于护肺养生、雾霾防护的研究工作,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早在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就在潘高寿绿肺基金的支持下启动了PM2.5伤害防治研究项目。研究结果显示,潘高寿的某些产品对PM2.5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为减少肺损伤提供了新的路径。这一重大突破不仅鼓舞了中医药界的同仁们加紧研究,也为PM2.5伤害的防护与治疗课题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宣传方面,白云山潘高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以绿肺健康为主题的公益活动。他们通过红十字会向京津冀地区的环卫工人捐赠护肺产品,组织养生护肺讲堂,让更多人了解养肺治肺文化。他们还组织广州市民参观企业,深入了解传统养肺文化,并鼓励市民参与绿肺骑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帮助人们树立肺部健康意识,构建呼吸的健康防线,还促进了公众对护肺重要性的认识,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免责声明:转载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文中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与本站无关。对于文中陈述的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及时性,本站不承担任何保证或承诺的责任。读者在参考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