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日期看不清是一种考验
在超市的食品货架前,我们常常能看到老年人凑近仔细查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为此,《健康时报》的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揭开食品生产日期标识的种种困扰。
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想要快速准确地找到生产日期并非易事。生产日期被印刷得极其微小且隐蔽,甚至有些模糊不清,这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有一种“模糊型”生产日期,常见于畅销红茶饮料的瓶盖上。生产日期被点喷在带有拧纹的瓶盖上,点状的字体看上去稀稀拉拉,与瓶盖浑然一体。这样的设计不仅让眼花的老年人感到困扰,就连年轻人也需要瞪大眼睛才能看清。
“点喷码”的生产日期在食品包装上较为常见。有些产品的点喷码字体之间的空隙过大,导致即使字体放大,仍然显得模糊不清。
除了点喷的生产日期,记者还发现“覆盖型”生产日期让人眼花缭乱。有的生产日期被喷在产品名称上,有的则被喷在图案上,有的则夹杂其间。比如某品牌的番茄酱,生产日期被喷在了同样是白色字体的产品名字上,让人难以分辨。
还有一种“混淆型”生产日期,被喷在红色铺底的框里,数字字体颜色比背景色略微淡一些,想要看清必须找到合适的角度。有些包装的生产日期很容易被擦掉,比如某种鸡仔饼的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已经被磨得很模糊,轻轻一擦就能擦掉。
针对这些现象,专家指出,食品生产日期的标示必须清晰、准确、易找到。目前国家在日期标示的规定上缺乏细则。虽然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文字高度有一定的规定,但对于生产日期标识的颜色、区域及方式等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对于一些食品的生产日期可以直接抹掉的现象,专家强调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虚假标识生产日期、覆盖、涂改生产日期的行为,国家是严厉禁止的。
与国外相比,国内食品生产日期的标示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外食品生产日期的标示更加清晰、易找到,且一般还会标注最佳食用期或过期日期。例如,日本《食品卫生法》对生产日期的颜色和字体有明确规定,而欧洲欧盟各成员国则要求预包装食品的标签除了标示保质期或保存期外,还需特别标注使用保护气体的食品。
《健康时报》的这篇报道让我们更加关注食品生产日期的标示问题,也让我们意识到在选购食品时需要更加仔细。国家应加强对食品标签的监管,确保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