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 牛肉场 干牛什么事?
今年岁次己丑,十二生肖中的稳健之星牛,以其特有的温柔眼神,眨动着对人们的祝福,愿大家在牛年里平安顺遂,“牛”转乾坤,好运连连。
说到牛,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许多与牛相关的成语。这些成语中并不全是赞美之词。诸如“牛脾气”表示个性过于倔强,“牛步”形容动作迟缓,“牛饮”则是形容吃喝过多的状态。甚至还有一些词语如“对牛弹琴”暗示了努力的无谓,“最牛钉子户”则揭示了顽固不化的态度。尽管这些词汇看似没有太多的赞美意味,但如果要论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动物,勤恳又温驯的牛绝对可以进前三。
对于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民族而言,牛是耕作的得力助手,几乎成为了家庭的一员。它们陪伴着人们在田间劳作,汗滴禾下,使得我们的肚子得以温饱,文明得以延续。曾经,大清律令明文禁止宰牛和买卖牛肉,民间更有传言,见到杀牛而不施以援手的人,死后将会受到的严厉惩罚。即使到了现代,仍有人对牛肉心存感激,这种感激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信仰之中。
除了农耕,牛在军事、交通等领域也有其用武之地。例如战国时期的火牛阵,以及三国时期蜀伐魏的栈道运输,都可见到牛的身影。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逐渐取代了耕牛的地位。饲养的肉牛更多地被送上餐桌。在美国等全球牛肉消费大国的推动下,牛肉的部位、油花、纹理等都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讲究。甚至乎在选举时,人们也会问“牛肉在哪里?”,这足以证明牛肉已经成为了优质食材的代名词。
说到与牛有关的特殊行业,不得不提“牛郎”和“牛肉场”。这里的牛郎并非每年七夕与织女相会的那位,而是指提供务的男性,俗称“鸭”。而“牛肉场”也并非与牛有关,而是脱衣舞秀场的一种称呼。据说,在全盛时期的牛肉场,十天就能举办一场演出,可见当时脱衣艳舞女郎的数量之多。
许多人对路边海报仍留有印象,那些以挑逗姿势为号召的海报经常被人撕下收藏。在没有网络、连录放影机都昂贵的年代,走进歌舞厅,欣赏莺莺燕燕在霓虹灯光下展现身体曲线,已成为人们追求快乐的方式。至于“牛肉场”这个名字的起源,有人说是因为与台语中的“有肉”谐音,也有人说是近似英语中裸体的日语发音。无论如何,这与辛勤劳作的牛儿并无关联。
电影中的牛仔常常是性感的代言人。尽管现实生活中牛儿辛勤耕耘的形象深入人心,很难与性感联系在一起,但电影中与牛在一起的人,如牛仔,却常常成为人们心中的性感偶像。如近期电影《澳大利亚》中的休杰克曼,他在片中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也使他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性感偶像。
《牛郎 牛肉场 干牛什么事?》这篇文章是对与牛有关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深入。从农耕时代的贡献到现代的文化符号,文章展现了牛的多元角色和人们对它的复杂情感。文章也提醒我们回归牛的朴实认真精神来扭转不景气的局面。文章由网友『慢摇一生』本站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另文章未经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