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交易所修订转融通指南 (2)
近期,沪深交易所针对上市公司股东利用转融通规则进行“变相减持”或规避监管的行为,系统性修订了转融通相关业务规则,旨在解决市场争议问题。此举的背后,是对于市场公平性、透明性和投资者权益的坚定维护。
一、修订背景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一些上市公司股东开始利用转融通规则进行技术性操作,以规避监管或实现“变相减持”。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引起了交易所的高度关注。
二、核心规则调整
1. 5%以上股东身份认定:即使因转融通出借股份导致持股比例低于5%,股东仍需将出借股份合并计算,继续受大股东减持规则、短线交易规则等约束。这意味着,股东在出借期间买卖股票仍需遵守短线交易规定,防止股东通过转融通规则规避相关法规。
2. 减持与交易限制:通过转融通合并持股超过5%的股东,在减持时需严格遵守《减持股份实施细则》。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持股5%以上股东不得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进行融资融券交易,进一步规范了相关人员的交易行为。
三、信息披露强化
为了增加市场的透明度,沪深交易所对信息披露要求进行了强化。上市公司需在年报、半年报、季报中详细披露持股5%以上股东及前十大(流通)股东通过转融通出借股份的期初、期末数量及比例,并说明股东出借股份的具体情况。这能有效避免因限售股未解禁但股东“消失”引发的市场误读。
四、其他优化措施
1. 转融券业务机制:允许战略投资者将配售股票出借给证券公司用于融券等业务,进一步优化转融券展期和提前了结流程。这不仅提高了业务的灵活性,也支持了协商期限与费率,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2. 退市股票处理:结合退市制度完善转融券处理机制,旨在防范退市风险传导,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五、市场影响
此次修订无疑填补了转融通业务的监管漏洞,有效遏制了股东通过技术性操作规避监管的行为。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有助于维护市场公平性和投资者权益。这不仅体现了交易所对市场的洞察和精准施策,也显示了其坚决维护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