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与降央卓玛42次对簿法庭
刀郎与降央卓玛:《西海情歌》版权纠纷九载终章
案件背景
刀郎,这位《西海情歌》的原创之魂,将其作品的版权独家授权给了北京某音乐文化发展公司,对任何侵权行为都有着坚定的维权态度。而歌手降央卓玛多次在商业演出中演唱了这首广受欢迎的歌曲《西海情歌》,未获者刀郎的许可。由此,一场关于版权的纠纷自2015年起持续上演。
争议焦点
刀郎方主张,降央卓玛未经授权便在公开场合演唱《西海情歌》,且未曾支付版权费用,明显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对此,降央卓玛则辩称其演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藏族文化”,并未侵害刀郎的权益。双方各执一词,争议不断。
诉讼过程
这场版权纠纷历时近九年,双方累计对簿公堂达42次。关键时间节点包括:2021年,法院曾作出判决,要求降央卓玛因演唱《西海情歌》和《手心里的温柔》两首歌曲赔偿25万元;2023年7月,降央卓玛因同样的侵权行为被判赔偿7万元;最终在2024年1月,湖北高院作出的终审判决中,降央卓玛及湖北某文化公司被共同判决赔偿75000元。
判决依据与结果
法院在判决中明确,降央卓玛及其合作方在未取得《西海情歌》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演出,且未履行必要的审查义务,构成了明显的侵权。虽然赔偿金额并不算高,如2024年的判决仅为7.5万元,但刀郎方强调,维权的核心价值在于“厘清版权归属”,而非单纯追求经济利益。
社会影响
此案不仅对音乐行业敲响了版权保护的警钟,尤其是商演活动中对原创作品的使用规范,而且引发了公众对原创者权益保护的广泛讨论。许多听众误以为降央卓玛是《西海情歌》的原唱,这也反映了公众对于版权问题的认知误区。
后续动态
截至2024年9月,这场持续九年的法律纠纷随着终审判决的作出而正式终结。降央卓玛并未就侵权行为公开道歉,而刀郎方则通过这一系列的诉讼巩固了版权维权的法律边界。
注:此案件的争议核心在于《西海情歌》的表演权归属。刀郎的维权行动不仅反映了其对自身权益的坚决维护,也揭示了音乐行业对原创作品保护的迫切需求。这一事件无疑为音乐界乃至社会各界敲响了版权保护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