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罐存储过程可接触苍蝇老鼠 直接喝有风险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一名女性因饮用被鼠尿污染的罐装饮料而感染细螺旋体病毒,最终不幸离世。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饮料包装卫生状况的关注。为此,记者走访了多家超市,发现市场上的罐装饮料和啤酒主要有两种开启方式:一种是向外翻开的拉环,另一种是向内开启的内翻式拉环。其中,内翻式拉环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在超市的饮料区域,各种易拉罐包装的饮料琳琅满目,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知名公司的产品也采用了内翻式拉环。记者在轻轻触摸这些易拉罐瓶口时,却发现手指上沾染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会长董金狮表示,内翻式拉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消费者,但其卫生状况却令人担忧。
董金狮告诉记者,易拉罐的诞生从环保角度来看是一种进步,但从卫生角度来看却可能是一种退步。他介绍,易拉罐的拉环由外向内转变大约发生在10年前,最初企业是为了防止消费者乱扔易拉环而采取的措施。这种转变却忽略了卫生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打开易拉罐仰头一饮而尽是最平常的做法,但董金狮表示,这种饮用方式并不卫生。因为易拉罐的罐口长时间暴露在外界,极易沾染滋生细菌病毒。
董金狮进一步表示,除了易拉罐的拉环外,其罐体上的彩色油墨印刷也可能带来安全卫生隐患。制造易拉罐的铝箔中含有铝,如果盛装酸性饮料,罐体中的铝很可能会缓慢溶解进饮料中,长期摄入会影响健康。
那么,选择塑料瓶装的饮料是否就安全呢?董金狮指出,大部分塑料瓶包装的饮料瓶口其实并不密封。在瓶装饮料中,真正起到密闭作用的是螺纹瓶盖上的胶垫。即使是这样,也有一些实验表明,塑料瓶口可能存在不密封的情况,导致饮料被污染。
无论选择哪种包装的饮料,消费者都应该注意保持警惕。在选择购买时,应该注意查看饮料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确保饮料的质量。在饮用前应该注意清洁瓶口或罐口,避免因为包装问题而引发的健康隐患。在我国,饮料的生产多采用机械化流水线作业。尽管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在封口环节,由于压力不足或密封不严的问题,使得饮料瓶口的螺纹部分无法起到应有的密封效果。
对此,行业专家董金狮提醒广大消费者,瓶口的螺纹部分由于并不密封,存在灰尘和细菌进入瓶内的风险。这段时间风险期可能持续一个月、几个月甚至一年,取决于饮料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许多消费者习惯直接拧开瓶盖饮用,瓶口部分可能已经受到污染,这无疑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董金狮介绍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通过超声波和热收缩技术使塑料收缩,或者更换模具来增强瓶口的密封性。由于成本原因,多数企业并未采用这些技术。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纸盒包装的饮料上插吸管处贴上一层薄膜,或者像八宝粥那样在盖子外面再套上一层塑料盖,以隔绝灰尘和细菌的污染。
目前我国的饮料包装安全卫生问题尚未有明确的国家标准进行限定,这使得一些企业改进的动力不足。董金狮强调,虽然环保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安全和卫生应该排在首位。他表示,其实实现饮料包装的安全卫生并不难,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改进。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施行的国家标准主要关注食品内包装,而对食品外包装并无明确的国家标准。一些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缺乏改进的动力。对此,相关协会和专家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并着手进行调研。未来,他们将与企业和进一步沟通,争取出台相关标准,取消向内拉的易拉环或进行相应改进。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在饮用饮料时,尽量选择包装完好、密封性好的产品,并避免直接饮用未经过任何处理的瓶口部分。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出台更加严格的国家标准,以推动企业的自我改进,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