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被后世尊称为西杨,他为何能任内阁首辅二十

健康快乐 2025-04-18 15:05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杨士奇,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乃江西泰和人。自幼游历四方,学识渊博。建文年间,因王叔英的推荐,被召入翰林院修撰《明太祖实录》。随后进入内阁,成为明成祖的重要辅臣。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杨士奇的世界,感受他的传奇人生。

在明成祖在位时期,杨士奇以编修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机务。他的言行举止恭敬谨慎,善于回答皇帝的问题,对事务有独到的见解。对于同僚的过失,他常常予以遮掩。明成祖对他颇为信任,曾有一次,广东布政使徐奇赠送特产给内廷高官,名单呈上后,明成祖发现没有杨士奇的名字,便召见询问。杨士奇坦然回答,自己并未接受赠送,并强调赠物仅为小玩意,不应有其他含义。明成祖听后,便烧毁了这份名单。

明宣宗继位后,杨士奇担任总裁修撰《明仁宗实录》。汉王朱高煦举兵造反时,杨士奇在明宣宗面前阻止对赵王朱高燧的加罪行动,主张事情应当属实,不可欺骗天地鬼神。当明宣宗询问如何处理赵王问题时,他建议应当保留赵王,不要被臣子的观点所迷惑。在交问题上,杨士奇反对明宣宗同意交的伪请立后代的要求,主张不可轻易派兵征战。他的建议被明宣宗采纳后,明初成功舍弃交并罢兵,每年节省了大量的经费。

在明宣宗时期,杨士奇与内阁廷臣同心协力辅佐皇帝治国。明宣宗奋发图强,杨士奇等人在其周围出谋划策。每逢年初,明宣宗都会赐百官十日假期,并带领学土们到西苑万岁山出游,进行诗歌创作和交流。在处理朝议时,明宣宗都会虚心听取意见。官府与内阁大臣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和谐。

杨荣为人果毅敢为,熟悉边境事务,但喜欢接受馈赠。明宣宗知道后询问杨士奇,杨士奇为杨荣辩护,希望皇上能容杨荣的小错。自此,杨荣对杨士奇深感愧疚,两人交往甚欢。明宣宗对杨士奇更为亲厚,赐予他许多珍贵礼物。

杨士奇是一位谨慎、睿智的大臣。他的建议和决策往往能够符合明成祖和明宣宗的心意,为明朝的治理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明宣宗离世后,继位的是年幼的明英宗,朝廷之事全由张太皇太后打理。太后颁布的所有部门提案,必先经过“三杨”即杨士奇等三人的商议后,再做出决定。当时,这三位大臣充满信心,其中杨士奇建议加强士兵训练以保卫边境,并设立南京参赞机务重臣,分别派遣文武官员安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等地,同时减免租税并改善监狱制度。除此之外,还严格考核高官的表现。这些提议得到了太皇太后的认可并得以实施。在正统年间,朝廷清明政治的实现,离不开杨士奇的贡献。

正统三年(1438年),完成了《明宣宗实录》的编纂,杨士奇因此晋升为少师。第二年,他请求退休,但未获批准。不久后,明英宗特许他回家祭祖。当时,宦官王振在明英宗面前得宠,开始干预朝廷政务,导致一些重臣被诬陷。靖江王朱佐敬私下赠予杨荣金子,杨荣因祭祖不在朝廷并不知道此事。王振想要罢免杨荣,此时杨士奇出面为其解围。随着杨荣的去世,杨士奇和杨溥逐渐孤立无援。

第二年,明英宗大规模出兵征伐麓川,花费国库数十万金。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去世,王振势力越发壮大,任何不满他的官员都会被拘捕。朝廷大臣们人心惶惶,杨士奇也无法阻止。虽然杨士奇的儿子杨稷行为傲慢,以前曾有殴打行凶的记录,但御史们多次弹劾他,朝廷却未对他进行惩罚。当有人揭露杨稷数十项恶劣行为时,杨士奇只能因年老体弱而辞职。明英宗出于对他的顾念,下诏安慰他。杨士奇感激落泪,不久后便一病不起。终于在正统九年(1444年)三月十四日,杨士奇逝世,享年八十岁。他被誉为太师,“文贞”,成为后世永远的记忆。

杨士奇的一生都在为明朝的繁荣稳定而努力,他的智慧和勇气为朝廷带来了正统年间的清明政治。虽然他的儿子杨稷曾引发争议,但这并不妨碍杨士奇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他对明朝做出的贡献。他的离世让明朝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谋士,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上。

上一篇:抗敏24小时大作战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