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时候的心灵创伤成了恋爱的兴奋剂

健康快乐 2025-04-18 12:32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爱情与童年的心理伤痕:黄维仁博士的观点

正如传说中的女性在坐月子期间可能通过第二次生产治愈旧疾,我们的恋爱过程也有能力治疗童年的心灵创伤。在热恋的时刻,人们心理上仿佛回到了三岁之前的纯真状态,恋人间的关系与婴儿和父母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非所有的爱情都能如此神奇,有时它可能只是让我们伤上加伤。

为什么热恋的火焰在婚后可能逐渐熄灭?为什么一些人婚后对子女的爱超过了伴侣?爱情中的“致命吸引力”究竟从何而来?为何有些人在婚姻中遭受伤害,却仍不愿离去?这些问题似乎无解,让人捉摸不透。黄维仁博士认为,我们爱什么人以及爱情如何发展,早已根植于我们的童年经历之中。婚姻关系与亲子关系紧密相连,错综复杂。

黄博士是一位华裔心理学家,他在美国西北大学任教,并在芝加哥婚姻家庭心理诊所工作。近日,他应华夏心理网等单位的邀请,在北京进行了一场关于“外遇有救吗”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强调爱情其实是一次心理疗伤的过程。由于恋爱中的双方彼此信任、不设防,因此在爱情中受伤也可能最为危险。

在恋爱过程中,人们的心理会经历一种“退化”,回到三岁前的状态。就像婴儿与慈父或慈母之间的关系,恋人之间也缺乏“心理疆界”,有着被对方无条件接纳和在重要的人心中成为NO.1的心理需求。这种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让人们彼此吸引,因为对方身上可能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如父母)的心理特征。我们彼此相爱,是因为可以借助与对方的情绪互动,去医治过去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未被满足的需求。

例如,一个在多子女家庭中长大的女孩,常常感到被忽视,有次走丢却未得到父亲的关注。她渴望得到父亲的珍爱,却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如愿。当遇到一位具有慈父形象的教授时,她可能就会被吸引,因为这位教授触发了她深藏的需求和创伤。同样,一些男性可能会被那些具有母亲心理特征的女性所吸引,因为他们渴望从她们身上得到一种母爱的满足。

这种依赖对方来支撑脆弱的自我价值感的行为是危险的。当两个人都试图从对方身上寻找满足时,很容易产生冲突和误解。黄博士指出,过去在家中所受的忽视或伤害,可能会在现在的恋爱关系中加倍讨回。例如,过去被忽视的个体可能会要求伴侣不断给予注意力;过去被严格管教的个体可能会要求伴侣给予更多的信任和空间。当期望未能得到满足时,人们可能会退回到婴儿状态,使用不成熟的方式来处理冲突,使事情变得更糟。

爱情并非总是如歌如诗,有时也可能是两个爱的乞丐的悲歌。我们不能仅仅依赖爱情来治愈所有的心理创伤,而是需要在成长中逐渐建立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爱情中找到真正的自我满足和成长。两颗孤独的心灵,如同干h渴的旅人渴望清泉,他们在爱的荒漠中徘徊,饮鸩止渴,试图以暂时的慰藉来减轻深藏的寂寞。他们是两个在爱海中迷失的乞丐,彼此渴望付出与接受,却因为内心的恐惧和疑虑,相互逼迫对方先行一步。这无奈而悲惨的情景,令人扼腕叹息。

黄博士指出,真正的治愈并非来自外界的施舍,而是源于内心的自我修复。一个健全的自我,是健康婚姻的基石。对于那些心灵创伤较重的人而言,他们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师的帮助。这些专家如同心灵的导航者,引领他们直面内心深处的阴暗与伤痕,深入潜意识中的疼痛之处。

在这漫长的治愈之旅中,我们不仅审视自己的伤痕,更从新的视角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认识、整理和治愈。只有当我们内心变得强大时,我们才能真正去爱别人,为婚姻注入幸福与和谐。黄博士提到,在第二次生产时,月子中的疾病有机会得到医治。身体的各个系统回归至类似第一次生产的生理状态,病痛得以缓解。

从心理学的来看,爱人的关怀是最佳的心灵治愈良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我反省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推卸责任和居功自傲的劣根性。如果夫妻间能拥有谦卑自省的态度,愿意共同学习和成长,他们将接通爱的源泉。在无条件的爱中,心灵创伤才能得以真正医治。他们以恩慈相待,相互扶持,这是维系爱情、活在爱中的最重要秘诀。在爱的沐浴下,两颗寂寞的心将重新找回温暖与和谐,共同谱写幸福的篇章。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