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医改调查:80%~ 90%民众称看病变便宜变方便
报道,我国已经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截至2012年底,全国超过13.4亿人参加了基本医保,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最近,国务院相关部门对基层医疗改革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群众反映看病更加方便了,而超过80%的群众则表示看病的花费更为合理,这些变化显著提升了患者对就医环境的满意度。
到2015年,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60元,并预计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将提升至75%左右。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也将全面铺开,使90%的疾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有效治疗。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涵盖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还包括重大疾病的保障、基本药物的零差率、基层看病的便利性以及县级医院的强化等各个方面。
基本医保的全覆盖是一个突出的亮点。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以青海西宁市的一个家庭为例,李连玉家四口人,其中有一位患病的婆婆需要经常住院。通过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的帮助,她家避免了因病致贫的困境。
我国的新农合制度还建立了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到今年已经有20类病种被纳入大病保障范围。对于合规部分的医疗费用,将给予不低于50%的补偿。为了更方便农民跨省就医,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已经与多个省级平台进行了联通。
除此之外,我国的医疗改革还着眼于基层。在安徽省天长市汊涧镇中心卫生院,患者吕夕兰因肺心病住院17天只花了200多元,这充分体现了基层看病便宜的实际情况。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致力于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改革是一场世界性的难题,但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未来,我国将继续攻坚克难,确保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向全民提供,让所有人都能病有所医。这不仅是一项的承诺,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待。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推进,天长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价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药费单上,几乎难见超过2元的药品。这一变革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医疗服务的温暖。今年1至10月,天长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均药费同比下降了53.6%,这一数据无疑昭示着基层医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基层医改的评价也是真实而有力的。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调查,超过90%的群众反映看病方便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欣慰的消息!超过80%的群众反映看病便宜了,患者对就医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升。这不仅意味着医疗服务的优化,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体现。
在此基础上,山西、江苏、安徽、陕西等省份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基本药物在村卫生室的全覆盖。北京、天津、海南、四川、青海等省市也在半数以上的非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这一制度的普及与推广,无疑为更多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各地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还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集中采购、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制度的实施,有效保障了药品质量,显著提高了配送率,减少了空标率,并缩短了回款时间。其中,安徽、陕西等省建立了黑名单制并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而宁夏等地则通过邮政系统提升了配送速度,这些举措都为基层医改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如此,全国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基本实现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用人机制,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为了激发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各地合理提高了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有的地区甚至已将奖励性绩效工资提升至70%。这一改革举措不仅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更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基层医改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坚信,在国家的深入推动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