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八个名人被国人黑rd了上千年
历史的真相犹如一位羞涩的少女,总是被各种传言和误解所遮蔽。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那些被抹黑的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纱。
一、商纣王
一提起商纣王,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封神演义》中的暴君形象。历史上的商纣王并非完全是一个昏君、暴君的代名词。实际上,他是商朝的亡国之君,真实名字叫子辛,也被称为帝辛。那个被人们所熟知的丑恶谥号“纣”,是后人强加在他头上的,意为凶恶不义。帝辛其实做过许多功在千秋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平定东夷,使中原文化得以传播到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一带,为后来形成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创造了条件。经过几千年的加工和渲染,帝辛的形象已经被定型为暴君。仔细分析背后的目的与利益取向,不难发现,抹黑帝辛的第一主力是灭商之后的西周,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自然要将前代国家抹黑。《三国演义》等小说为了凸显某些角色的智慧,也对历史上的周瑜形象做了较大的改动,虚构了较多的情节。
二、周瑜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被描绘成一个虽有些才干但心胸狭窄的人,总是算计诸葛亮却常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历史上的周瑜实际上是一个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的英雄,志向远大,出身士族。他不仅是赤壁之战的第一功臣,而且与诸葛亮并无太多交集。小说中的形象改动主要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慧。
三、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的恶名最早可以追溯到瓦岗军首领李密发布的《讨隋炀帝檄文》,其中历数了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后来的史书及小说也不同程度地对隋炀帝进行丑化,最终形成了一个暴君的形象。隋炀帝杨广虽然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并非无能之辈,相反,他是一个政治和野心都极高瞻远瞩的人。他修文藏书、开创科举,大力提拔寒门子弟、打击豪门世家,且大力开拓西域,使四方诸国诚服。虽然因为某些过失终让他走上亡国之君的道路,但他也并非一无是处。
四、法海
法海和尚在《白蛇传》中是一个没有情感的、冷血的阻止许仙和白娘子相爱的顽固和尚。然而据史料记载,法海原为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后在金山寺出家,潜心于佛学研究,成就颇高,可谓一代禅宗大师。在冯梦龙的原著中,法海也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以慈悲为怀。
这些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与人们心中的形象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历史的传承总是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演绎,逐渐远离了真相。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分析各种资料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希望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历史问题不再被误解所蒙蔽。《白蛇传》中的法海高僧形象被彻底扭曲,成为了封建、黑恶势力的代表。在人们的印象中,一些历史人物同样被误解或黑化,以下便是一些例子。
五、关于刘太后,她在狸猫换太子事件中被描绘得狡猾且嫉妒心强,为了后位不择手段,陷害李宸妃。实际上刘太后常被誉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对宋仁宗视如己出,关怀备至。李宸妃仅是刘娥身边的宫女,关于争后的说法,实际上是宋真宗欲立刘娥为后,因刘娥无所出,才找此宫女代孕。刘娥在仁宗继位后,让李氏晋升为李宸妃,并以皇后礼仪为其下葬。她确实干涉过朝政,给宋仁宗带来压力。
六、提起庞太师,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少年包青天》中的大奸臣。历史上的庞籍是位忠臣、好官,文可安邦,武能定国。电视剧中的八贤王也并未如此高大上,实际上他在年轻时便病逝,并无显著功绩。北宋仁宗年间的外戚张尧佐是诸多小说中庞太师的原型,而庞籍只因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对号入座,被误认为是奸臣。历史上,包拯曾多次弹劾外戚张尧佐,最终使其被罢官。《三侠五义》中的故事便是以这段历史为原型改编的。
七、在有关杨家将的文艺作品中,潘仁美被塑造成奸臣代表。宋朝名将潘美实际上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忠臣良将,多次建立战功。关于潘美致使杨业死亡的说法,也被史学家否定。实际上,杨业的死因被监军王?的错误战略造成,潘仁美因无法反抗王?而没能及时发兵救援。
八、尹志平是金末及蒙古时期的全真道士,在《神雕侠侣》中,他成为了一个暗恋并玷污小龙女的猥琐男。实际上尹志平是一个严于律己、不慕荣利、甘居淡泊的道士。金庸先生后来意识到这样描写一位德高望重的古人不妥,遂将原小说中的尹志平改为了甄志丙。
这些历史人物被误解或黑化的现象已经持续上千年。若想深入了解这些名人的真实历史形象,请持续关注我们的频道,我们将为您揭示更多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