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九成居民存用药误区 八大典型误区危害健康

健康快乐 2025-04-15 23:36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昨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中国药学会发布了一项关于我国居民安全用药的调查报告。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大部分民众对于如何安全合理用药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严重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长期损害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为了普及正确的用药知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自9月起主办、中国药学会协办了一场名为“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至今,已收到超过20万份有效的答题卷。药学专家在分析后发现,有半数以上的网友对用药存在错误的认知。

在昨天的报告中,特别提到了八个最具代表性的安全用药误区,其中包括新生儿慎用抗生素药物、孕妇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胎儿畸形、酒后服药暗藏杀机、牛奶服药影响吸收、减肥药物过量危害健康等。国家食药总局特邀专家张继春针对这些误区给出了纠正建议。

针对新生儿慎用抗生素药物的问题,报告指出,有51.07%的人不了解新生儿需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若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引发致命的毒性反应。曾经参加过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有18人就是在2岁前因使用抗生素导致药物中毒性耳聋的悲剧。

孕妇用药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报告中有50.32%的人不清楚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孕期随意用药或坚决不用都可能危及母婴安全。正确的做法是仔细研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意见。例如,四环素类药物容易导致胎儿畸形,应尽量避免使用;而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对胎儿相对安全,但使用时仍需注意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报告还提到酒后服药的严重性。有58.88%的人不了解酒精会对药物产生极大影响。许多抗生素与酒精共同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轻则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重则可能休克甚至死亡。同样,与酒精类饮料同时服用也可能加重嗜睡、昏睡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关于减肥药物的问题也备受关注。有51.31%的人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减肥是安全有效的。但实际上,二甲双胍是降血糖药物,虽然可以降低血糖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效果,但正常人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轻则出现乏力、恶心等症状,重者可陷入意识障碍、昏迷的状态。

还有报告指出服药后卧床易引发食道溃疡的问题。有50.43%的人不了解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专家提醒,服药后立即卧床可能导致药物滞留食道,引发食道溃疡。“顿服”并非指每顿饭时服药,而是指将一天的用药量一次服下;空腹服药则是指饭前或饭后一定时间内的用药。

这场报告为我们揭示了民众在用药方面存在的误区和盲区,希望通过普及正确的用药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如何安全合理用药,保护自身健康。关于药物开封后的保质期变化

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50.39%的人认为药物开封后保质期不会发生变化。但实际上,对于一些常用的药物,尤其是硝酸甘油这类易潮解的药物,一旦开封,其有效期就不再是原本的1年或2年,而是缩短至3-6个月。如果不注意这一点,药效可能会大打折扣。对于眼药水这样的无菌要求高的药品,如果在30天内未能使用完毕,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除了开封后的药物保质期问题,服药方式也同样重要。很多人误以为可以用牛奶来冲服药物,但这是一个误区。调查显示,有50.94%的人存在这样的误解。实际上,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等,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因为这些药物容易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的吸收,进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这一知识对于安全用药至关重要。甲类非处方药标有红色的“OTC”,只能在配备执业(助理)药师的药店或医疗机构药房零售;乙类非处方药则标有绿色的“OTC”,除了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还可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店及旅店零售。在选购和使用非处方药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其类型,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为普通公众,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药品的使用知识,了解各类药品的特性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毕竟,药品关乎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增加药品知识普及的力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毕竟,正确的用药方式才能让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而错误的用药方式则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希望广大市民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共同营造良好的用药环境。

上一篇:现在小学作业有多难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