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是双性恋-
性学家的观点认为,人的性取向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具有流动性。实际上,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存在一种双性恋的倾向。这种倾向源自我们童年时期对父母的双向模仿。性取向的确立,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爱情本身。
关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双性恋吗?”的疑问,美国人Alfred kinsey的调查给出了重要依据。他强调,从异性恋到同性恋之间存在一个连续性的过渡阶段,即双性恋。在异性恋占主流的今天,虽然同性恋也得到了承认,但社会对于双性恋者的不选择性取向的权利仍持拒绝态度。也就是说,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同时爱上男性和女性。人类社会的二元逻辑正在逐渐让位于更为开放的观念。
事实上,弗洛伊德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心理双性恋”的概念,即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男性和女性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科学领域里最难以明确的概念之一。换言之,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会倾向于双性恋。当我们谈论爱情时,其实每个人都在经历两种爱情:一种是精神上的,另一种是欲望与肉体上的。精神上的爱情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也正是我们称之为友情的部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人其实都是双性恋。
大多数人可能认为爱情是建立在欲望与肉体上的,同性恋和异性恋也因此得以区分。人们往往认为只有异性之间的结合才是正常的,因为那是人类繁衍下去的途径。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除了繁衍生存的需求外,人类还拥有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文明道德观念。我们不必过于计较恋爱对象是同性还是异性,重要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可否认的是,当我们接触不同性别的人时,身体反应会有所不同。但真正的爱情不在于肉体上的交流,而在于心灵的契合和情感的真挚。因此不必为了迎合社会的观念而去刻意改变自己的性取向或爱情选择。在这个时代,重要的是内心的欲望和真实的感受。无论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应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必被外界的观念束缚自己的选择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