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喝酒不伤肝?
中国人在社交场合常常以酒会友,酒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在酒桌上,有些人喝酒后会脸红,而有些人则脸色越喝越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专家指出,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能够高效地分解乙醇,即酒精。他们却无法高效地分解乙醛,导致乙醛在体内含量逐渐升高。而喝酒脸色变白的人,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两种酶都比较丰富,能够快速将乙醛分解为乙酸,进而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当我们饮酒时,酒精(乙醇)会顺着食道进入胃部,在那里被消化掉一部分,然后进入肠道。几乎所有的乙醇都会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大部分的酒精会通过汗液、尿液和呼吸道排出,剩下的部分则依靠肝脏进行分解。专家解释说,乙醇会像水一样被分配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随着体内酒精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到其他器官和大脑。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导致手抖、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
解酒的过程依赖于两种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酒精在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作用下,从乙醇分解为乙醛。乙醛的积聚会刺激身体产生一系列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末梢扩张,使人出现脸红现象。随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酸,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被排出体外。随着乙醛的分解,脸红的现象会逐渐消退。
值得注意的是,喝酒容易脸红的人因为乙醛的毒性更大,可能更容易受到酒精的伤害。这类人应该更加注意适量饮酒。
除了个体差异外,遗传因素也在酒精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种族之间的ALDH2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人群中存在的ALDH22/2等位基因能够使乙醛迅速转化为乙酸并排出体外,从而可能降低酒精性肝病的风险。目前这一检测仍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人们仍需注意适量饮酒。
虽然有些人可能拥有“喝酒不伤肝”的基因型,但酒精仍然对身体有一定的伤害。我们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少喝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