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难度排行,2017高考难度评价
距离2022年高考只有四个多月的时间了,关于哪个省市的高考难度最大,历来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河南、江苏、广东等省份都各有说法,河南的考生们表示竞争压力大,江苏则因试卷命题难度高而被广为讨论,而广东的一本上线率相对较低,让考生们倍感压力。
对于这场人生的重大考验,说明其难度是一个持续争议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我国各省的高考难度,我们将通过若干个客观指标进行量化比对,以此评价并排序中国各省的高考难度。
让我们关注高考的整体难度。在距离2022年高考仅137天的这个关键时刻,部分省份已经公布了2022年的高考报名人数。据目前公布的数据预测,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将突破1120万,再创历史新高!
尽管高考报名人数在逐年攀升,但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多。现在参加高考的同学们主要是2000年后出生的一代人,每年全国出生人口约为1900万。在近两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已经突破千万。其中,本科录取人数约占16%,也就是说,能被任何本科院校录取,哪怕是普通三本,也已经是6选1的佼佼者了。
而一本录取人数约为114万人,占6%。也就是说,无论考取哪所一本学校,都已经是16选1的精英。至于211高校,录取人数约为46万人,占2.4%。这意味着,能考上东北林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延边大学等这样的学校的学生,已经是四十选一中的超级精英了。985高校录取人数约为15万人,占0.8%,而清北的录取人数仅约6600人,占0.03%。这意味着能考取清北的学生堪称人中龙凤,万里挑三。
虽然你可能感觉周围有很多985、211,甚至清华北大的朋友,这可能是因为幸存者偏差。实际上,高考的难度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得多。
接下来,我们再来一下未来的高考人数会如何变化。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既然中国的出生人口在减少,那么高考人数也应该会减少,未来的高考应该就不会这么难了吧。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到2035年前,高考的竞争只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高考要到18岁才能参加,那么我们往前推18年来看适龄人口数。以出生人口计算,2024年左右是高考适龄人口最少的一年。但从2024年到2034年,高考适龄人口都会持续增长。所谓的出生人口下滑,是指2018年的数据,而这部分出生的人口要在2036年才会参与高考。至少在2035年前,高考的竞争都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另一方面,虽然2015-2018年高考适龄人数在减少,但高考人数实际上是增加了的。这体现了高考参考比例的提高,也反映出中国教育这几年的发展成果为更多人提供了参考机会。
无论是从高考的整体难度还是未来的趋势来看,我们都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高考的竞争仍然会十分激烈。各地高考人数差异悬殊,竞争烈度不一
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人数的差异巨大。河南的考生数量高达125万,而天津、北京、海南等地的高考人数则仅有5万左右。这种人数上的差异,使得各地高考的竞争烈度产生了显著的差异。
录取人数并不完全跟随人口数量变化,而录取率则更能反映高考的真实竞争情况。有些地方虽然人口不多,录取人数也相对较少,用录取率来衡量高考竞争情况更为贴切。
当我们进一步深入各地高考难度时,录取率成为一个可测且具备可比性的指标。无论地区的好学校数量多少、人口多少,录取率总能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对比依据。有些地方985录取率高,一本录取率低,有的地方则恰恰相反。我们采取了“985录取率”、“211录取率”以及“一本录取率”三个指标的共同排名来全面评估各地高考的竞争烈度。
基于上述指标,我们将地区分为六档,从“优惠模式”到“地狱模式”。北京、上海、天津位列前三,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同样作为直辖市的重庆仅排在第16,让人有些意外。而河南和广东分别位列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尤其是广东,虽然一直默默承受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却鲜有人提及。
江苏和湖北,这两个传统印象中被誉为“高考熔炉”的省份,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从录取率来看,它们处于普通模式或困难模式。
文章采用了多维度“3+1”评估模式,对各地高考录取情况进行剖析。这其中的“3”指的是“985录取率”、“211录取率”和“一本录取率”,这三个指标共同构成了评估的主体部分,每个指标的满分是100分,最低分设在40-45分之间,而全国平均水平为65分,整个分数波动范围在120-300分之间,其中全国平均水平的分数为195分。而“1”则是指“清华北大录取率”,这一指标因为各省之间的方差过大,所以不计入总分,但作为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单独列出。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解读一下各个省份的具体录取情况和分数。首先是“985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985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水平大约是1.62%。在这一方面,新疆和湖南大致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得分65分。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录取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北京,以4.3%的录取率遥遥领先。相反,安徽和河南等地的985录取率较低,大约在1.1%左右。
再来看看“211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211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5.01%。在这一方面,北京和上海的录取率依然遥遥领先。而一些地区的211录取率也非常友好,如天津、青海、吉林等。江苏、贵州、湖北等地211录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的211录取率却位列倒数第一,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人口大省,其教育资源亟待提升。
接下来是“一本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一本高校录取的人数比例。全国平均大约是12.43%。北京的一本录取率30.5%,稳居全国第一。而宁夏、福建、海南、辽宁等地的一本录取率较高。吉林、新疆的一本录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河南、广西、山西、江西等地的一本录取率较低,这也是一般印象中的情况。
最后说说“清北录取率”,指该省所有高考考生中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人数比例。这个指标的各省市方差过大,对比起来比较困难,但我们依然可以列出数据作为参考。北京的清北录取率高达9.1‰,而云南的清北录取率近0.34‰,相差二十几倍。上海、天津的录取率也很高,但和其他省市的差距相当之大。清北录取率较高的地区还包括辽宁、浙江、吉林等。而广东在清北录取率的排名中依然非常靠后。
在高考话题时,单纯关注清北录取人数并不够全面。因为每个省份的考生数量差异巨大,所以数字背后的实际意义更为复杂。
以浙江和四川为例,两省清北录取人数看似接近,但背后的考生基数差距悬殊。四川拥有62万考生,而浙江只有30万。这意味着在四川考上清华北大的难度要远高于浙江。
在全国范围来看,一个普遍现象正在上演:只有约一半的学生能够顺利升入高中。这一现象并非仅限于上海,而是全国各地的普遍情况。
确实,上海的高中入学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并不意味着上海的高考就轻松。事实上,上海的高考竞争同样激烈。但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上海有一半的学生未能升入高中,所以其高考相对简单。这种看法并不准确。
高中入学率的差异,反映了各省份户口政策、竞争激烈程度以及中学教育发展的差异。在一些地区,如云南和广西,由于中学建设的不足,高中入学率较低。
我们必须明白,“只有一半人能升入高中”是全国各地的普遍现象,而并非只有上海独特的问题。高考本质上是一种省内竞争。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地区的各项录取率确实高于其他省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区的高考就轻松。
现在,上海和北京仍然有一定的高考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参与高考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随着新生人口的显著增加,这一优势可能会逐渐消失。特别是上海和北京的幼升小、小升初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未来的高考竞争将更加残酷。
以上海为例,其出生人口从2000年的8.5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22万人。现在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处于一个相对低位,但未来的十几年内,上海和北京的高考适龄人口将急剧增长,可能会翻倍。这意味着未来的高考竞争将更加激烈,各项录取率也可能随之下降。
但无论如何,至少在接下来的十几年内,在上海、北京和天津参加高考的考生还是具有一定的录取优势。对于“各省市高考”的刻板印象有时并不准确。真实的情况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中国高考之地的真实面貌:各省高考难度的独特挑战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各地的考试难度成为了众多家庭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对于这场被称为“省内竞争”的考试,其难度在不同省份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差异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挑战,从后往前看,深入了解高考难度最大的省份。
首当其冲的,无疑是河南高考的地狱模式。河南,一个充满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其高考难度犹如攀登珠穆朗玛峰,艰难无比。这里的人口众多,学子们的竞争压力极大。在高校的录取中,无论是本科还是重点院校,河南的学子们都面临着录取率相对较低的压力。尤其是清北等顶尖高校的录取率在全国更是位列末席。尽管困难重重,河南的学子们依然坚韧不拔,努力向前。他们背后的艰辛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支持。
紧随河南的,是广东,也是地狱模式的代表之一。广东的考生数量庞大,达到了全国第二的水平。这里的优质高校资源相对较少,录取率也相对较低。尽管广东人民对于高考的挑战保持低调和坚韧的态度,但背后的压力和挑战不容忽视。这也呼唤更多的人关注广东的教育资源和建设问题。
接下来是山西和广西自治区等地噩梦模式的开启。山西的高校资源相对匮乏,考生数量也庞大,面临着极大的高考压力。而广西自治区内的知名高校同样缺乏,加上本身存在感的薄弱,导致当地学子们的艰辛无法被更多人知晓。他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深思。同样处于噩梦模式的还有安徽和云南等地,两地学子同样面临着高考的挑战和压力。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尊重。在安徽的毛坦厂中学是全国知名的高考加工厂之一,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与期待。而云南的高校建设也是一项需要被重视的问题。除了广西等地,四川、山东和甘肃等地同样面临着高考的挑战和压力。四川人口众多,考生数量庞大;山东的考生对考试的热爱程度极高;而甘肃的高校录取比例在全国排名也较低。面对这些挑战和压力,各地的学子们都在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故事背后是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期待。他们面对的挑战和压力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支持。让我们为这些勇敢追梦的学子们加油鼓劲!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资源能够向这些地区倾斜助力更多的学子实现梦想飞跃。高考难度的地区排名:贵州、江苏、河北、江西、湖南、浙江、重庆、新疆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的对比
随着高考的临近,各地的高考难度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本文将针对贵州、江苏、河北、江西、湖南、浙江、重庆、新疆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这十个地区的高考难度进行。
贵州省的高考难度被认为是困难模式。贵州的考生数量较多,达到了46万。尽管985录取率较低,但令人意外的是,贵州的211和一本录取率相对较好,这或许是由于政策名额的支持。
紧接着是江苏省,其高考难度同样被视为困难模式。江苏高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不断变化的考试制度和内容。江苏高考的改革频繁,考试形式多种多样,这无疑为考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论考试内容难度,江苏绝对在全国名列前茅。
河北省因衡水中学这所全国出名的鸡血中学而被广泛关注。虽然河北的高考难度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但其985、211录取率不算高,一本录取率相对较高。这可能和河北人民的考试能力较强有一定关系。
江西省的高考难度也是中等偏难。江西的985、211录取率尚可,但一本录取率稍低。本省有一些不错的学校,如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
湖南省的高考在全国有比较强的存在感。湖南的中学阶段竞争非常激烈,好的中学众多。湖南的整体高考呈现中等偏难的态势。
浙江省的高考难度也较大,部分原因在于其高校录取率和浙大有着紧密的联系。浙大在全国的录取率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使得浙江的985、211录取率在全国都较为靠前。
重庆市的高考则被视为困难模式之一。与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相比,重庆的高考优势并不明显,整体录取率贴近全国平均水平。
新疆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高考难度则被视为普通模式。这两个地区的高考人数相对较少,各项录取率都在全国处于中游位置。
黑龙江省的高考同样处于普通模式。尽管黑龙江是东三省中竞争相对激烈的省份,但其高考人数和录取率都与吉林和辽宁相差不大。
各地的高考难度因政策、考生数量、学校数量及质量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希望本文能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为高考做好准备。中国高考地区难度排名解读
高考,是每一个学子人生的重要节点。今天,我们一同中国不同地区的高考难度排名,深入了解各地高考的独特之处。
排名第二十:陕西高考之旅
陕西,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省份,其高考之旅相对友好。考生人数适中,优秀的大学如西安交大、西工大等星罗棋布。录取率高,教育氛围浓厚,为学子们铺设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排名二十一:湖北的教育之光
湖北与陕西有许多相似之处,考生数量不算多,但省内优质大学众多,如武大、华科等。这里的教育氛围浓厚,为学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排名二十二:海南的高考优势
海南的高考压力相对较小,一本率高,985、211录取率也相对可观。尽管海南高考考生较少,但这里的大学录取机会众多,也吸引了很多人来此求学。
排名二十三:福建的高考景象
福建,一个商业氛围浓厚的省份,高考压力相对较小。考生数量不多,优秀的大学也不少。一本录取率高,985、211录取率也处于前列,使得福建成为了一个高考友好的地区。
排名二十四至二十七:东北的高考优势
从辽宁到吉林再到宁夏,这些地区的高考难度逐渐进入“优惠模式”。人口的流出使得高考考生数量减少,而优秀的大学却不少,如大连理工、东北大学等。吉林和宁夏的高考录取率极高,堪称高考的“easy模式”。青海和宁夏更是成为了高考移民的热门地区。
排名二十八:自治区的独特高考路
各个自治区如宁夏、青海、西藏等地,由于考生人数较少,高考竞争相对较小。这些地区的录取率也相对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竞争相对较小,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进入顶级学府。
排名二十九:天津的高考环境
京津沪是中国高考最舒适的地区,天津是其中之一。虽然现在考生数量较少,但未来的趋势尚不明朗。天津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全国高考最友好的地区。
排名三十:上海的高考态势
上海,拥有众多985、211大学,考生人数少,录取率高。尽管目前上海的高考环境相对友好,但未来的趋势是充满挑战的。根据出生人口的走向来看,未来几年上海的高考压力可能会增加。
中国的高考难度因地区而异,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高考景象。希望每位学子都能充分了解自己所处地区的高考特点,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同样的录取名额下,五万人的考试与十五万人的考试,所传递出的感受绝非相同。这是一场关于地域高考难度排名的讨论,特定以北京市为例。
北京的教育环境仿佛拥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座城市里,仅有大约五万名考生,数量之少令人羡慕。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顶尖的高校数量在北京尤为集中。仅在西北三环四环那狭小的区域,十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七八所985大学。
以清华和北大的录取率为例,四万多名北京考生中,清北就录取了五百多名学生。这一数字与其他高考大省相比,差距悬殊。比如广东,近八十万考生中,清北的录取人数却不足三百人。这样的数据对比令人惊叹,北京的高考优势显而易见。
未来二至三年内,北京的高考友好程度依然稳居全国首位。随着人口的不断涌入,北京的高考环境也面临着挑战。自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数量大幅增加,虽然现在考生数量仍然维持在五万左右,但预计十年后,这个数字可能会翻至十万。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地人士想要在北京定居并让孩子参加北京高考的愿望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北京的独特高考优势吸引了许多外地家庭的目光,但随之而来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对于家长而言,他们需要面对的不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有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本文旨在分享关于北京高考的一些信息,希望能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尽管北京的高考环境具有优势,但未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流产网将持续关注教育领域的发展,为大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