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缉令百试百灵,背后到底什么原
在古代的中国,朝廷缉拿通缉犯的方式,常常出现在古装剧和武侠小说中。通过画像和描述通缉犯的外貌特征、犯罪情节以及逃逸方向,号召民众提供线索,这种方式似乎有些抽象。我们不禁会想,如果通缉犯稍作打扮,改变自己的外貌,恐怕围观的人群也难以辨认。
历史上的通缉令其实并非如此无效。事实上,即使面对高明的逃犯伪装,通缉令仍然有其独特的威力。这其中的奥秘何在呢?原因众多,但关键在于通缉令上的那13个字:“诏天下有能告者,赏钱五万”。
这并非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13个字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社会动员力。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赏钱制度就已经存在。到了宋元明清时期,这一制度逐渐扩大范围,许多被通缉的犯人都有机会成为赏钱的对象。甚至,如果你能帮助朝廷捉拿犯人,除了金钱奖励,还有机会获得官职,荫庇子孙。
这样的诱惑,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馅饼。谁能抓住一个通缉犯,就有可能获得财富和荣誉。这种利益驱动,使得普通百姓对通缉犯的抓捕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一旦成为通缉犯,那就意味着全天下皆敌,无处可藏。
除了这13个字的威力,通缉令的有效还离不开其他因素。古代的社会制度、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都为通缉令的发布和追捕提供了条件。被通缉的犯人无法轻易求助亲人,因为他们的亲人信息已经被查得清清楚楚。没有路引,他们无法进城,野外生存的危险性又极高。而那些偏远的小村子,也因为“知情不报”罪而无法成为他们的避难所。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缉令的效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即使犯人能够暂时逃脱追捕,但在这个庞大的社会网络中,他们无处可藏。最终,大部分通缉犯都会选择束手就擒,因为抵抗已经毫无意义。
古代的通缉令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抽象和无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成功地捉拿了众多通缉犯。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那13个字的赏钱规定和古代社会的特殊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恶性肿瘤
- 古代通缉令百试百灵,背后到底什么原
- 13岁女孩怀孕八月全国通缉42岁“孩子父亲”
- 兔急了会咬人 1岁宝宝不慎被宠物兔咬断手指
- 张玉环办理新身份证
- 李开复患淋巴癌全身20多处肿瘤 已赴台治疗
- 高校晚会特等奖是卫生巾有何不可?
- 安徽三年农村医改取得显著成效
- 技嘉865主板「技嘉865主板使 用奔腾4和奔腾d哪种
- 春秋战国时期最喜欢朝秦暮楚小国是哪
- 痛风食疗事典/小心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 南方养生要养脾 北方养生重养肺
- 久蹲深蹲易伤膝关节健步走每天6000步就够
- 高配置台式电脑「4000以内的台式电脑配置」
- 今年春节预计冷不冷 (2)
- 被讽“不行”男子怒杀情人 杀人后约人欲证明“
- 怀孕期间可以同房吗?孕期同房不会影响胎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