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衷被认为是白痴皇帝,晋武帝为何却没有废黜他
自古以来,历代王朝都遵循着一种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唯有皇后所生的皇子才拥有优先继承权,仅在皇后无子的情况下,才会从庶子中选择优秀的继承人。历史上却存在一位被视为“”的皇子,尽管被质疑其智力,却未被废黜。这背后的故事引人深思。
每个王朝的继承人的聪明才智,无疑对王朝的命运有着重大影响。司马衷作为西晋的皇子,其智力相较于其他皇室子弟而言并不突出,那么为何他却被晋武帝选为下一任继承人呢?这其中的原因得从他的生母武元皇后杨艳说起。
杨艳与晋武帝共生有三子三女,长子司马轨早夭,因此司马衷成为唯一的嫡子,自然而然地被立为新太子。尽管司马衷智力低下,但晋武帝为了维护朝堂的稳定,避免大臣们制造混乱,只能如此选择。在司马衷尚未坐稳太子之位时,杨艳便离世了。她在临终前求晋武帝不要废黜司马衷,并希望他立自己的妹妹为皇后,做太子的监护人。
《晋书卷三十一》中记载:“及后有疾,见帝素幸胡夫人,恐后立之,虑太子不安。临终,枕帝膝曰‘叔父骏女男胤有德色,愿陛下以备六宫。’因悲泣,帝流涕许之。”可见杨艳的用心良苦。
晋武帝在挑选继承人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除了司马衷外,朝中的人选只有自己的弟弟司马攸。受到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以及多位大臣的反对,晋武帝最终放弃了立司马攸为储君的念头。
除此之外,晋武帝还抱着一种单纯的心思。他认为曹魏政权之所以被司马家夺去,是因为曹魏一直压制宗亲诸侯王。他大肆分封司马宗室和自己的子侄为诸侯王,并赋予他们统领重兵的权利,旨在拱卫司马皇室的安全。晋武帝坚信,即使未来的皇帝司马衷智力有限,诸侯王也会发扬优良传统,维护王朝的稳定。
晋武帝的初衷并未能实现。在他死后不久,因司马衷的治理能力有限,大权旁落,引发了连串的历史事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王朝的兴衰并非仅仅取决于继承人的智力,更关乎制度、人心、以及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