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猪肉:有“保护”,毒腊肉才有恃无恐
近日,福建警方破获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病死猪案件,查获了超过1300吨的病死猪以及用这些病死猪肉制成的毒腊肉。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深担忧。而在广东东莞,类似的问题也曾肆虐两年之久。这些病死猪肉是如何被收购并加工成毒腊肉的?背后的产业链究竟有多深?这起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据了解,这些毒腊肉的制作过程十分恶劣。黑心商贩以每斤两元的价格收购病死猪肉,使用农药进行“调制”,使这些病死猪肉不易腐烂,吸引苍蝇。在广东东莞的一个黑窝点,每天能生产多达0至5000斤的毒腊肉,这些毒腊肉随后被送往农贸批发市场,流向工厂食堂和餐馆。仅仅是这一个黑窝点,在两年内就销售出了约360万斤的毒腊肉,其数量之大令人震惊。这些毒腊肉最终端上了百姓的餐桌,危害社会。
那么,为什么毒腊肉能在东莞当地肆虐两年之久?从报道中不难看出,制毒黑老板之所以有恃无恐,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通过金钱手段打通了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有关执法部门的“不给力”有关。这些黑窝点绝对不是小作坊,但屡打不绝的背后却是执法部门的不作为。一些黑窝点老板在执法人员走后继续制作毒腊肉,甚至在执法人员深埋收缴的病死猪肉和毒腊肉后,再次挖出来继续使用。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对食品安全问题感到担忧。
我们也要看到,东莞市有关部门在对外地调入的肉品管理上还是非常严格的。例如,双汇冷鲜肉在东莞的超市和商场渠道就曾因没有完整的地税发票、经销商没有备案等理由遭到全面封杀。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为什么对内对外的执法效果却如此不同呢?为何毒肉能够流入市场危害社会长达两年之久,而质量无问题的冷鲜肉却被要求超市下架、运货车被阻、超市商场渠道暂停呢?这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