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趋势分析报告全球创新视角2025概览
近日,一家环保组织发布了关于茶叶农药残留的调查报告,引发了公众对国内九大茶叶品牌产品安全性的疑虑。这份报告指出,送检的18份茶叶样本中,最少的含有3种农药残留,最多的达到17种,总共检测出29种农药。这引发了公众对于“还能不能喝茶”的争议。
针对这一事件,记者采访了专家、茶企及相关部门,以解答人们对于茶叶农药残留的疑问。
关于农药残留是否符合标准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表示,“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解释说,检测出农残不等于就有危害,就像体检时需要对照标准值来判断指标是否正常。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刘新从报告检测结果出发,详细解释了符合我国标准和日本标准的情况。
据了解,我国为了规范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发布了多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针对此次报告中检出的29种农药残留,有21种符合日本标准,13种符合欧盟标准,但也有部分符合或不符合中国标准。
接下来,关于我国标准是否科学的问题,陈宗懋院士表示,我国的茶叶标准制定是基于科学的实验数据,并遵循国际食品法典的原则。制定标准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农药在不同植物上的使用效果、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等。我国在制定相关标准时还要考虑到国内的实际生产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
至于为何会有违禁农残的问题,专家表示,部分违禁农药的残留量极低,且符合标准规定。这些违禁农药可能源于土壤、水源等环境中的残留。由于历史原因和过去的使用情况,部分环境可能仍存在这些违禁农药的残留。
我国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在严格的标准和监管下得到了有效控制。公众不必过分担心茶叶的安全性,但仍需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企业和消费者应共同努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近日,关于茶叶中违禁农药残留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记者深入调查后了解到,我国曾在2011年发布1586号公告,明确了撤销硫丹、灭多威在茶树上的登记,但允许在其他作物上使用。我国还发布了199号公告,明确规定茶树上不得使用氰戊菊酯。那么,为何茶叶中会出现违禁农药残留呢?
对此,茶叶专家陈宗懋表示,从现有报告来看,这些残留并非直接喷施所致。某些禁用农药过去虽允许在茶叶上使用,但在土壤等环境中可能长期存在,形成微量残留。以福建省安溪县为例,该县是全国最大的铁观音生产基地。安溪县早已明确规定禁用国家目前明令禁用的高毒、高残农药。原来在土壤、茶树中的农药残留仍可能持续4至30年。周边农田、果园使用的农药可能随茶园用水和空气飘移附着在茶叶上,对茶树造成污染。
针对消费者的疑虑,茶叶还敢喝吗?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副所长、植保专家吴光远表示,大部分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检测所用的是有机化学方法,以检测出农药残留量。但泡出的茶水中,农残分解出来的量仅为有机化学检测量的10%至20%。农残标准合格的茶叶泡出的茶水在理论上来说是安全的。
茶叶专家刘新也表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即使茶叶中有少量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农药含量极低。通过饮茶摄入的农药也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产生健康风险。尽管如此,茶叶专家建议消费者在喝茶时尽量不喝第一道茶汤。除了农药残留的原因外,茶叶在采摘、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也可能受到其他污染。真正的好茶第一道只是发开,有苦涩味,第二道才能真正品尝到茶的清香纯正。
针对此次事件引发的社会关注,陈宗懋表示,如果茶叶含有违禁农药残留,企业应该对产品进行自查和追溯,对消费者负责。刘新认为,监管部门和茶企应提高质量意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还需加快相关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茶叶生产应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减少农药使用,保护茶树和消费者的健康。消费者也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茶叶产品,确保自己的健康权益。通过这样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能够打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茶叶市场。针对此次事件引起的风波进行的回应和专家的建议十分中肯务实令人信服并值得各方深入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