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肝癌 >>

保健品骗局升级!老人需小心保健品电话诈骗

肝癌 2025-05-27 16:07肝癌症状www.zhongliuw.cn

近日,青岛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一位老人因购买保健品被骗而选择自溺身亡,这一事件将保健品诈骗推向了公众关注的焦点。骗子们运用各种手段,如“送礼物”、“返利”等,诱使老年人参加各类活动,随后向他们推销所谓的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设下层层圈套。尽管儿女们努力劝阻,但许多老人仍然深陷其中。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欺诈行为,不法分子还对保健品诈骗进行了升级。最近,西安警方通报的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件揭示了新的保健品骗局。在这个骗局中,骗子假冒正规医院的医生,通过电话推销保健品骗取钱财。浙江省宁波市贺女士及其家人就是这一骗局的受害者之一。

这起骗局的起源是一通来自所谓301部队医院“郭振华”教授的电话。骗子利用获取到的贺女士丈夫的病情信息,主动与其取得联系,取得信任后,推销所谓的对病情有帮助的保健品,先后骗取了214500元。幸运的是,贺女士在朋友的提醒下意识到了自己上当受骗。

那么,为何一通电话就能轻松骗走20余万元呢?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杨启波对此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贺女士受骗的根源在于个人信息的泄露。骗子通过某种渠道获取贺女士家庭成员的病情信息后,伪装成正规医院的医生,从而更容易骗取信任并实施诈骗。这些骗子精准抓住了贺女士为家人治病心切的心理弱点,稍微加以诱导,就能轻易将其引入陷阱。

事实上,基于个人信息泄露的精准化诈骗套路还有很多,如“假冒公检法诈骗”、“聚会相册”短信等。在“假冒公检法诈骗”中,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冒充公安局,并制作虚假的“通缉令”钓鱼网站,通过设置多重陷阱让受害者无法辨别真假,从而轻松实施诈骗。

面对精准化的保健品推销骗局,我们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加强防范。用户不仅要提高警惕,防范保健品推销人员的欺诈行为,更要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安全专家建议,用户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选择正规渠道就诊,避免购买夸大疗效的保健品;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防止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收集、窃取。用户还可以借助腾讯手机管家等安全软件,拦截骚扰诈骗电话,保障自身的财产安全。

这起事件不仅提醒我们要警惕保健品诈骗,更提醒我们要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作为公众,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推销,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陷入类似的骗局。免责声明:转载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上一篇:工业品购销合同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