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男冻精 15年后喜得女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转折。Rick,一个年仅24岁的年轻人,在15年前身患淋巴癌。在生命的阴霾时刻,医生为他提供了一个选择“冻精”,以保障未来生育的可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十年后他又被诊断出患有舌癌。经过艰辛的治疗,他与妻子决定从美国的冷冻库中取出已经保存了十五年的精子,经过漫长的旅程,终于将它们带回台湾。借助人工生殖技术,他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女儿。
专家指出,癌症患者的生育之路并非无望。预先冷冻精子或卵子,是育龄期癌症患者保存生育能力的重要方式。面对生育的挑战,癌症并不等于断后。根据卫福部国健署的癌症登记报告,全台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中,有约12%是育龄期的年轻人。他们正在面临着治疗与生育的双重压力。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有选择生育保存的权利。
癌症希望基金会的董事长王正旭分享了他的观点:许多育龄期的癌症患者对自己的生育能力感到怀疑,或者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忽略了保存生育能力的机会。当这些癌症患者的病情出现转机时,他们仍然抱有希望保存生育能力的强烈愿望。尽管治疗与化疗可能导致生育能力的暂时性或永久性下降,但关键在于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主动沟通。预先取出健康的精卵进行保存,为未来生育保留一线生机。
台大医院的陈信孚医师强调,癌症患者的生育保存需要在肿瘤科医师的评估下进行。只有当患者的生命存活率足够高时,才有必要进行刺激排卵和取卵。女性癌症患者最佳取卵时间是在癌症治疗的两周前。即使面对如卵巢癌这样的疾病,通过取出卵子并进行基因检测后,仍有可能实现健康的受孕。
王正旭呼吁,肿瘤科医师、生殖科医师以及患者本身应该共同讨论和评估患者的生育需求可能性。他强调肿瘤科医生应主动告知患者生育保存的权利与可能性,生殖科医生应主动说明相关事宜,而患者自身也要主动查找相关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更多癌症患者走向幸福的生育之路。
《患癌男冻精 15年后喜得女》由网友『旧脸社会』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删除。同时请注意,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应自行判断并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