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性质
纵隔结节影:指影像学检查(如CT、MRI)中发现的纵隔区域局限性异常密度影,通常是直径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可能是炎症、结核、淋巴结肿大或良性病变的表现。
纵隔肿瘤:指发生在纵隔内的新生物,由肿瘤细胞构成,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可以是结节的一种,但结节不一定是肿瘤。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结节影:常见于局部炎症、结核病、感染或良性增生,部分可能与肿瘤相关。
肿瘤:病因复杂,可能与基因突变、遗传、环境因素(如吸烟、辐射)等有关,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3. 临床表现
结节影:多数无症状,偶见咳嗽、胸闷等非特异性表现;若为恶性结节,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
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症状较轻;恶性肿瘤可能伴随明显压迫症状(如吞咽困难、声嘶)或全身症状(如消瘦、发热)。
4. 影像学特征
结节影:边缘清晰、密度均匀,钙化或脂肪密度提示良性。
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可能侵犯周围组织。
5. 诊断与治疗
结节影:需结合病史、动态随访(3-6个月复查CT)或穿刺活检明确性质;炎症或结核需抗感染/抗结核治疗。
肿瘤:确诊依赖病理活检(如胸腔镜或手术切除),治疗以手术为主,恶性需辅助放化疗。
6. 预后
良性结节或肿瘤:预后良好,完整切除后很少复发。
恶性肿瘤:预后较差,易转移,需长期随访。
若发现纵隔异常影,建议尽早就医,通过增强CT、PET-CT或活检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