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术治疗
常规切除:多数良性肿瘤(如脂肪瘤、乳头状瘤)可通过手术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低。对于临界瘤(如成釉细胞瘤、黏液瘤),需扩大切除范围至肿瘤外0.5厘米的正常组织,以减少复发风险。
功能与外形修复:若肿瘤较大导致颌骨缺损,可能需同期进行骨重建(如腓骨、髂骨移植)或皮瓣修复,以恢复口腔功能与外观。
2. 微创治疗
激光治疗:适用于表浅肿瘤(如血管瘤、色素痣),通过精准汽化病灶减少出血,尤其适合儿童血管瘤,治疗后疤痕小。
冷冻治疗:利用液氮冷冻破坏肿瘤细胞,常用于黏液腺囊肿等小病灶,需多次治疗。
硬化剂注射:针对海绵状血管瘤,通过药物注射促使肿瘤纤维化萎缩。
3. 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感染性病变可配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抗炎药(如布洛芬);部分脉管瘤可能自行消退,需观察。
放射治疗:仅用于无法完全切除的特定肿瘤(如部分血管瘤),需谨慎评估。
4. 术后管理
病理检查:所有切除标本需送检,若发现恶变需按恶性肿瘤方案处理。
康复训练:术后出现张口受限等情况需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监测复发。
注意事项
早诊早治:若口腔肿块持续不消退或增大,应及时就医明确性质。
- 个体化方案:糖尿病或血管疾病患者可能需延期修复,需综合评估手术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