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肿瘤中医对肿瘤的称呼

肺部肿瘤 2025-07-19 11:08肺癌治疗www.zhongliuw.cn

中医对肿瘤的称谓丰富多样,主要基于其病理特征、形态及发病部位进行命名,体现了传统医学对疾病的独特认知体系。以下是综合整理的中医相关称呼及理论依据:

一、核心病名概念

1.

指体内气血痰湿瘀结形成的固定或游走性肿块,强调正气亏虚与痰瘀互结的病理基础。如《医宗金鉴》描述为"者,征也,坚硬不移;瘕者,假也,忽聚忽散"。

2. 岩(癌)

宋代《卫济宝书》首次出现"癌"字,形容肿块坚硬如岩石。例如乳腺癌称"乳岩",食管癌称"噎膈",淋巴瘤称"恶核"。

二、按病理机制分类

1. 痰核/痰湿型

因脏腑失调致痰湿积聚,形成可移动的软性肿块,常伴舌苔白腻、脉滑等症状,治疗以化痰散结为主。

2. 瘀血型

表现为固定刺痛、舌紫暗有瘀斑,中医认为气血淤滞是肿瘤形成的关键,如"积瘤"即肠道菌菇状肿物。

三、按发病部位命名

  • 乳岩:对应现代乳腺癌,因肿块坚硬如石得名
  • 肺积:类似肺癌,属"肺疾"范畴
  • 骨疽:骨肿瘤的古称,伴局部溃烂流脓
  • 四、病因病机理论

    中医认为肿瘤是"正虚邪实"的结果,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或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形成"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积聚。治疗上需兼顾扶正固本与祛邪消积,如经典抗癌组方常含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黄芪(补气)、莪术(破血)等配伍。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