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关系
活检(活体组织检查):指通过手术切除、穿刺、钳取等方式从患者体内获取病变组织样本的过程,属于病理检查的前期操作步骤。例如胃镜钳取胃部肿块组织、穿刺获取肺部结节组织等。
病理检查:是对活检取得的组织进行实验室分析(如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免疫组化等),以确定病变性质(良恶性)、类型及分级等,是诊断的金标准。病理检查的范围更广,不仅限于活检组织,还包括细胞学检查、手术切除标本等。
2. 核心区别
活检是手段:聚焦于获取组织样本,属于有创操作(需局部),可能通过穿刺、内镜或手术完成。
病理检查是分析:聚焦于实验室诊断,包括对活检组织的处理(如石蜡切片、分子检测等),最终出具病理报告。
3. 临床意义
活检的必要性:恶性肿瘤的确诊必须通过活检取得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才能明确肿瘤类型(如腺癌、鳞癌等),指导后续放化疗或靶向治疗。
病理检查的扩展性:除活检外,病理检查还可通过术中快速冰冻、术后大标本分析等方式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如肿瘤浸润、切缘是否干净等)。
4. 常见误区澄清
“活检=病理”不完全正确:活检仅是病理检查的一种取材方式,病理检查还包括其他方法(如脱落细胞学检查)。
准确性差异:术前活检因样本量有限可能存在误差,术后大病理检查结果更全面准确。
若需进一步了解活检的具体操作(如穿刺风险)或病理报告解读,可参考相关医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