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恶性肿瘤(肺癌)的分期主要根据国际通用的TNM系统进行划分,结合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三个维度,分为四期(I-IV期),并可进一步细分为亚期。以下是具体分期标准及临床意义:
一、分期标准
1. 早期(I期)
IA期:肿瘤直径≤3厘米,未侵犯胸膜或主支气管,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IB期:肿瘤直径3-4厘米,或≤3厘米但侵犯胸膜/主支气管,仍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此阶段通过手术切除治愈率较高,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2. 中期(II-III期)
II期:肿瘤局部增大(如3-5厘米)或出现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N1)。
III期:肿瘤侵犯纵隔淋巴结(N2)或对侧淋巴结(N3),可能伴有胸壁、心脏等局部侵犯。
部分III期患者仍可手术,但需结合放化疗。
3. 晚期(IV期)
肿瘤已远处转移至骨、脑、肝、肾上腺等器官(M1),生存期显著缩短,治疗以化疗、靶向治疗为主。
二、分期的临床意义
1. 指导治疗选择
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期需综合治疗(手术+放化疗),晚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
小细胞肺癌通常采用二分期(局限期/广泛期),手术机会较少。
2. 预后评估
分期越早,生存率越高(如IA期5年生存率>90%,IV期显著降低)。
淋巴结转移(N分期)和远处转移(M分期)是预后的关键因素。
三、如何判断分期?
1. 影像学检查
CT/MRI评估原发肿瘤(T)和淋巴结(N),PET-CT检测远处转移(M)。
2. 病理活检
确诊肿瘤类型(如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及侵犯程度。
3. 综合评估
医生结合TNM参数确定最终分期,例如T1N0M0为IA期。
建议早期筛查(如低剂量CT)以提高早期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