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转移信号通路信号通路在肿瘤中变异

恶性肿瘤 2025-07-20 10:43恶性肿瘤www.zhongliuw.cn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涉及多种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或失活。这些信号通路的变异在肿瘤细胞获得侵袭性、迁移能力和远处定植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下将详细分析肿瘤转移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变异机制。

主要肿瘤转移相关信号通路

1. PI3K/AKT/mTOR通路(PAM通路)

PI3K/AKT/mTOR通路是肿瘤转移中最常发生异常的信号通路之一。该通路在细胞生存、生长和增殖中扮演关键角色,其失调是癌症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 激活机制:膜受体(RTK或GPCR)的激活、PI3K上游致癌基因的诱导、PIK3CA激酶突变或扩增、PTEN表达减少或失活,以及AKT致癌基因扩增和错义突变等都可能导致该通路异常激活。
  • 在乳腺癌中的作用:PAM通路异常激活与不良预后和内分泌治疗耐药相关。2025年NMPA批准的AKT抑制剂卡匹色替(capivasertib)就是针对这一通路的靶向药物。
  • 变异后果:导致AKT在细胞质中保持开启模式,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转移的发生。
  • 2. MAPK信号通路

    MAPK通路在超过90%的黑色素瘤中存在异常激活,是治疗干预的理想靶点。

  • 常见突变:B-RafV600E突变(约50%黑色素瘤)、N-Ras突变(约30%)、c-Kit和Gαq等致癌基因突变。
  • 下游效应:这些突变会激活MAPK通路中的蛋白质(Ras、Raf、MEK和MAPK),驱动持续的增殖信号转导。
  • 治疗应用:针对B-Raf和MEK的抑制剂已获FDA批准用于黑色素瘤治疗。
  • 3.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Wnt通路通过经典和非经典两种途径参与肿瘤转移:

  • 经典通路:Wnt结合Frizzled受体,同时吸引LRP5/6结合,破坏复合体磷酸化β-catenin,防止其被泛素化降解,导致β-catenin积累。
  • 非经典通路:通过G蛋白激活发挥作用。
  • 功能:参与细胞命运决定、增殖和迁移,异常激活与多种癌症转移相关。
  • 4. TGF-β信号通路

    TGF-β信号通路在肿瘤中表现出"双刃剑"特性:

  • 早期: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 晚期: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
  • 机制:通过诱导EMT、抑制免疫监视、促进血管生成等途径促进转移
  • 信号通路变异促进转移的机制

    1. 上皮-间质转化(EMT)

    EMT是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让上皮细胞失去细胞间连接并获得侵袭迁移能力:

  • 过程特点:肿瘤转移分为7步:①EMT;②血管生成;③侵袭表型获取;④内渗进入血管形成循环肿瘤细胞(CTC);⑤外渗和定植;⑥微转移灶形成;⑦巨转移灶形成。
  • 调控通路:TGF-β、Wnt、Notch等信号通路均可诱导EMT。
  • 2. 细胞迁移的调控

    肿瘤细胞迁移需要细胞骨架重组,尤其是肌动蛋白微丝骨架:

  • 关键蛋白:RhoGTPases调节肌动蛋白骨架重组,使细胞获得定向迁移能力。
  • 过程:单体球状肌动蛋白(G-actin)装配成具有极性的丝状肌动蛋白(F-actin),形成伪足推动细胞迁移。
  • 调控因子:ADF/cofilin加速微丝负端单体解离,加帽蛋白(CP)终止微丝正端伸长。
  • 3. 血管生成与侵袭

    信号通路变异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

  • VEGF通路:与EGFR等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路交叉对话,促进血管生成。
  • 整合素信号:整合素识别ECM组分,连接细胞骨架形成黏着斑,传递促增殖、抗凋亡信号。
  • Hedgehog通路:解除对Smo的抑制,Gli转录因子激活,促进肿瘤细胞迁移。
  • 信号通路变异的治疗意义

    1. 靶向治疗策略

    针对信号通路变异的靶向药物已取得显著进展:

  • PAM通路抑制剂:如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停滞于G1期。
  • EGFR靶向药物:针对EGFR突变(如非小细胞肺癌中的EGFR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联合治疗:由于信号通路间的交叉对话,联合靶向多条通路可能提高疗效。
  • 2. 耐药机制

    信号通路变异也是耐药的重要原因:

  • PAM通路过度活化:如PI3K过度活化、PTEN功能丧失、AKT功能增强等导致耐药。
  • 旁路激活:当一条通路被抑制时,其他通路可能被激活以维持肿瘤生存。
  • 肿瘤异质性:同一肿瘤中可能存在不同信号通路变异亚克隆,导致治疗反应差异。
  • 肿瘤转移涉及多条信号通路的复杂变异网络,这些变异使肿瘤细胞获得迁移、侵袭和定植能力。理解这些信号通路的变异机制不仅有助于阐明转移的分子基础,也为开发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不同信号通路间的交叉对话及其在肿瘤异质性中的作用,以开发更有效的转移干预策略。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