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千万富翁背后的女人
罗燕,一个坚持原则的女人。她坚信拍摄与采访应该在不同时间进行,这样才能确保两件事情都能达到极致。她的个性如同变幻的天气,冷时如冰,散发着凉气,拒绝融化;但一旦熟悉和认可后,她又如同上好的咖啡,高贵炽烈,给人强烈的反差和对比。
罗燕有一个深入人心的理论:“如果你不是一个百万富翁,就不要嫁给一个千万富翁”。她认为,美满的婚姻需要双方的生活品位、艺术品位的对等,而不仅仅是物质的匹配。她自己也与IDG全球高级副总裁熊晓棋携手,两人虽起点为零,但都在被排斥被挤压的空间里闪耀出璀璨光芒。
熊晓棋,一个有着诸多头衔的青年才俊,但在罗燕眼中,他只是一个在生活中有些凌乱,但在事业上有极高追求的人。罗燕与熊晓棋的婚姻,是她自己的选择与努力的结果。她的蒙斯通国际公司已经是一个赢利公司时,他们开始恋爱;当她进入美国的主流电影渠道,成为好莱坞第一位华人女制片人时,他们结婚。
好莱坞是一个对电影怀抱梦想的人敞开胸怀的地方,但对编剧的挑剔已经不能仅仅用苛刻来形容。罗燕的朋友布鲁斯范汀,是一位参与过三部“007”编剧的A类编剧,他曾向罗燕诉苦,在两个月的电视季中,每天都要拿着自己的多个作品与人谈,每天都在被拒绝。但罗燕在好莱坞举重若轻,她的三步原则是:争取机会、抓住机会、珍惜机会。
罗燕的成长经历充满了苦难,但她将这些苦难转化为动力,完成了多项奇迹般的工作。例如,她完成了《庭院里的女人》的剧本及项目开发,与美国环球电影公司进行全球发行权的购买谈判,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影片制作,被环球电影公司赞叹为“超值交货”。熊晓棋也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迅速完成学业并在IDG担任重要职务,最终成为IDG新一任的亚太区总裁。
在生活的画布上,罗燕绘出了两条不断延伸的平行线,她的生活哲学在此得以体现。百万或千万的财富,对她而言,不过是生活的注脚,她真正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和对等。当提及她的伴侣熊晓鸽时,罗燕眼中闪过一丝微妙的情感:“熊晓茶的生活节奏,虽然充满了应酬和交际,但有时候却忽略了我向他推荐的那些值得一读、值得讨论的书籍、电影和节目。这些精神食粮,对我俩的精神交流至关重要。”
这位“只给自己投资的女人”,其华丽与智慧并存,彰显出大女人的风采。在什刹海边上的四合院拍照时,她挑选的服装每一套都令人眼前一亮,仿佛她的性格中多个侧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但她却谦虚地表示:“大女人的外表下,需要小女人的温柔;而小女人的个性中,也要有大女人的坚韧。”她坦言,自己最喜欢的是那些冥想时的照片,那些略带惆怅的安静表情,反映了她内心深处的思考与自省。
生活中的罗燕,对于物质的需求有着独特的理解。她比喻道,当手里有100块时,她会选择基本的生活需求;当有1万块时,她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如上网、打电话,以及阅读;而拥有100万时,她会选择过一种更为舒适的生活,旅游、享受小资情调。她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我会盲目投资,我始终在寻找那些真正有意义的项目。”
罗燕常常被人笑谈有着与赚钱无关的爱好,如读书、制作电视剧。她感到困惑的是,现今中国人的价值观似乎与她在18年前离开时发生了巨大变化。她不理解为何没有经济回报的事情就毫无意义。她所谓的“只给自己投资”,就是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迎合、不妥协。
罗燕的经历丰富而复杂,这使她不断挑战自己。她表示:“我通过行动来争取我想要的,但从不冒不必要的风险。”她坚信自己的价值并非只在于经济利益,而在于她对社会的贡献和对梦想的追求。她在电影领域的努力,正是为了改变中国人在好莱坞的被动地位。
曾经的演员生涯,如《女大学生宿舍》中的匡亚兰、《红衣少女》中的姐姐等角色,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她选择放下演员的身份,投身于制片和编剧的工作。她解释说:“我热爱阅读,因为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我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我希望在扮演角色时能有更大的主动选择权。现在的工作是为有意义的作品搭建舞台。”她的梦想始终聚焦在电影上,希望能为中国的电影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