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水标准不如自来水 商业机密存隐忧

肿瘤治疗 2025-05-29 18:48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近年来,关于瓶装饮用水的质量问题持续引发公众关注。据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者透露,当前市场上的矿物质水、天然水等存在质量隐忧。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瓶装饮用水中潜在致癌物溴酸盐的超标问题,矿泉水的合格率仅50%,矿物质水合格率为66.7%,山泉水为71.4%。

随着“质量门”事件的持续发酵,公众对瓶装饮用水标准的质疑声不断。事实上,瓶装饮用水的国家标准相较于自来水标准存在诸多争议。瓶装饮用水的国标中,水质指标仅有20项,相比之下,自来水的标准中水质指标高达106项。更令人惊讶的是,某些毒理性指标和大肠菌群指标在瓶装水国标中的规定似乎比自来水更为宽松。

国内多地出现的“天然山泉水”等新地方标准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这些标准与“天然矿泉水”只有一字之差,但在矿物质指标上却大相径庭。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印刷在每瓶水上的企业标准,这些本应公开告诉消费者的信息却成为企业的“商业机密”。

黄越这位北京白领的经历,反映了众多消费者对瓶装水标准的困惑。随着农夫山泉的“标准风波”不断发酵,关于瓶装饮用水是否真的比自来水安全的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包装饮用水已有四份国标,其中适用范围最广的是《gb19298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然而这份国标与自来水国标相比却存在诸多疑问。

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除天然矿泉水和饮用已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外,其他包装饮用水都需要符合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但问题在于瓶装饮用水国标似乎在某些方面滞后于自来水标准。比如瓶装水国标中的大肠菌群指标比自来水国标更为宽松。瓶装水国标并未涵盖自来水中常见的诸如汞、银、四氯化碳、甲醛等毒理性指标以及pH值、硬度等常见的水质指标。对此,专家解释称这是因为在瓶装水的源水来自自来水的基础上进行的检测,但这并不能解释目前一些企业使用非自来水作为源水的情况。

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已成为当务之急。标准的背后反映了行业巨头和利益集团的参与程度。我们需要加强对行业标准制定的监管力度,确保标准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我们也应该借鉴国际标准,提高瓶装饮用水的检测标准和质量要求,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饮用水产品。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