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提高 人均期望寿命达73岁
曾经,农民朋友们在面对疾病时,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些歌曲是农民看病难的生动写照。历史的篇章正在悄然翻篇。
如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覆盖,如春风般温暖了广大农村地区,参保人数高达8.35亿,参保率达到了惊人的95%。报销的最高限额更是达到了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六倍,这无疑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医疗保障。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3岁,各种健康数据的改善,使得我国总体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为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我国启动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从2006年开始,医改方案的酝酿、讨论和修改历经近三年的时间。最终在2009年,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一创新理念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如今,“病有所医”这一千百年来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新医改作为一项惠及全体国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公共卫生也是防控疾病的重要防线。新医改提出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旨在缩小城乡居民在公共卫生服务上的差距,最终实现广大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的愿景。
从2009年开始,我国逐步为城乡居民提供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国还启动了多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面对全球大流行疫情,我国迅速成立了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并率先研制生产了甲型H1N1疫苗,接种人数超过亿人,有效减缓了疫情扩散,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为了消除麻疹,我国也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2009年9月,我国启动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行动,为1亿多名城乡儿童免费接种了疫苗。这一行动是履行我国对世界的承诺到2012年消除麻疹的重要步骤。这些改革与进步让人民生活的更健康、更安心。病有所医、公共卫生的加强,不仅让中国走向更健康的未来,更是让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