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的中国声音 中山六院研究表明女性及年轻结直肠癌患者或更能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
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肿瘤领域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日程在2022年4月27日上午10点揭晓。这吸引了来自全球众多肿瘤学者的关注。而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由中国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邓艳红教授领导的研究脱颖而出,共有18项由中国学者开展的研究入选口头报告。其中,邓教授团队带来的关于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新辅助化疗的大型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OPTICAL研究的成果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项研究聚焦于结直肠癌,这是一种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的恶性肿瘤,已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尽管对于III期和高危II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奥沙利铂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是目前的标准方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如何提高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等机构推出的新辅助化疗策略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种策略将术后辅助化疗前移至术前,具有以下显著优势:缩小原发肿瘤、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肿瘤细胞种植播散,有效杀灭微小转移灶和亚临床病灶,降低术后转移风险。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术前多排螺旋CT预测患者的预后并筛选出高风险人群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
邓艳红教授在ASCO结直肠癌分会场进行的口头报告中详细介绍了OPTICAL研究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在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改善。该策略不仅安全可行,且能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病理完全缓解和肿瘤降期效果。亚组分析进一步显示,女性和年轻患者可能更能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Stitzenberg KB教授对OPTICAL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新辅化疗对于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是安全的,并且相比直接手术具有更低的术后死亡和二次手术风险。特别是T4分期患者和年轻女性患者似乎最能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对于体能状况较差、肿瘤边界可切除以及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新辅助化疗同样是一种安全且合理的策略。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突破不仅为国际同行所瞩目,也为广大结肠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和希望。邓艳红教授及其团队的努力不仅为我国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对结直肠癌治疗策略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这无疑是我国医学领域的骄傲,也是全球医学界的里程碑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