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肠肿瘤的药物选择多样,需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方案。以下分类整理当前有效的药物及新进展:
一、化疗药物
1. 氟尿嘧啶类
基础药物,如5-氟尿嘧啶(5-FU)、卡培他滨(口服前体药物),通过干扰DNA合成抑制肿瘤生长。
2. 铂类药物
奥沙利铂常与氟尿嘧啶联用(如FOLFOX方案),显著提升疗效,但需注意神经毒性。
3.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伊立替康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肠癌,可能引发迟发性腹泻,需备止泻药。
二、靶向药物
1. 抗EGFR药物
西妥昔单抗(含国产西妥昔单抗β)适用于RAS/BRAF野生型患者,联合化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至13.1个月。
帕尼单抗对KRAS野生型有效,但国内未上市。
2. 抗血管生成药物
贝伐珠单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联合化疗提高生存率。
3. KRAS G12C抑制剂
Sotorasib(AMG-510)针对KRAS G12C突变,客观缓解率达30%,2025年国内即将上市。
三、免疫治疗
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患者。
四、新型ADC药物及临床进展
7MW4911:靶向CDH17的ADC药物,临床前显示对多重耐药胃肠道肿瘤效果显著,正在推进临床试验。
MRG004A(TF靶向ADC)和CT041(Claudin18.2 CAR-T)等泛实体瘤疗法也在招募中。
五、中成药辅助治疗
复方斑蝥胶囊、鸦胆子油乳等可缓解症状,但需结合西医治疗。
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循医嘱,化疗可能引起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
靶向治疗前需基因检测明确突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