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黄体形成的原因

肿瘤症状 2025-09-25 18:07肿瘤症状www.zhongliuw.cn

一、生理性黄体形成机制

1. 排卵后黄体转化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在黄体生成素作用下黄素化,形成富含血管的腺体样结构,即黄体。其功能是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为妊娠做准备。若未受孕,黄体通常在14天后退化。

2. 妊娠期黄体持续存在

若卵子受精,黄体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下增大为妊娠黄体,维持至妊娠3个月左右胎盘形成后逐渐退化。

二、病理性黄体囊肿的成因

1. 内分泌失调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激素比例失衡(如促黄体生成素异常)可能导致黄体过度发育或退化不全,形成囊肿。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也会增加风险。

2. 排卵异常

  •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卵泡未破裂而直接黄素化,液体积聚形成囊肿。
  • 黄体血肿:排卵后血管破裂出血进入黄体腔,血液吸收后遗留囊肿。
  • 3. 外部因素影响

  • 药物刺激:如促排卵药物(克罗米芬)、激素类药物可能干扰黄体正常功能。
  • 炎症或手术: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卵巢手术可能引发局部粘连或血管异常,导致囊肿形成。
  • 三、与其他卵巢肿瘤的鉴别

    黄体囊肿多为生理性或良性,与恶性肿瘤无直接关联。若囊肿持续增大、出现乳头样结构或异常出血,需通过超声或病理检查排除交界性/恶性卵巢肿瘤。

    四、注意事项

    多数黄体囊肿可自行消退,但若伴随剧烈腹痛、异常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破裂或扭转等并发症。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