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态学特征
1. 边界与形态
良性肿瘤通常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如圆形或椭圆形),而恶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模糊、呈浸润性生长(如蟹足状或锯齿状),无包膜。
若报告中描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需警惕恶性可能。
2. 纵横比
纵横比>1(即肿瘤前后径大于横径)是恶性的重要提示。
3. 回声类型
低回声结节需重点关注,尤其是回声不均匀时。
无回声结节多为囊肿(良性),而混合回声需进一步评估。
二、血流与钙化特征
1. 血流信号
恶性肿瘤血流丰富,呈“高速高阻”频谱(阻力指数>0.7)。
良性肿瘤血流较少或无血流信号。
2. 钙化类型
沙粒样微小钙化是恶性的典型表现,粗大钙化则多为良性。
三、伴随征象
1. 腋窝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物可能伴随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超声表现为淋巴门消失、结构紊乱或血流异常。
2. 周围组织侵犯
晚期乳腺癌可能侵犯皮肤(表现为“橘皮样”改变)或胸肌。
四、BI-RADS分级
彩超报告中的分级是判断风险的核心依据:
1-3类:基本为良性,定期复查即可。
4类:需进一步活检(4a恶性风险2-10%,4b风险10-50%,4c风险50-95%)。
5类:高度提示恶性(>95%),需临床干预。
6类:已病理确诊的乳腺癌。
注意事项
彩超结果需结合触诊(如肿块硬度、活动度)和其他检查(钼靶、MRI或穿刺活检)综合判断。
最终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如穿刺或手术活检)。
若报告显示可疑恶性特征(如4类以上分级),建议尽快就医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