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膀胱肿瘤中原发性膀胱腺癌

肿瘤症状 2025-08-29 12:23肿瘤症状www.zhongliuw.cn

原发性膀胱腺癌是一种罕见但恶性程度较高的膀胱肿瘤类型,约占所有膀胱癌病例的0.9%-2%。与其他膀胱癌类型相比,它具有独特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挑战。

基本概述与流行病学

原发性膀胱腺癌是起源于膀胱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肿瘤内形成腺体样结构,组织学类型为腺癌。在膀胱肿瘤的分类中,它属于比较少见的病理类型,发病率明显低于更为常见的尿路上皮癌(占膀胱癌90%以上)。

这种肿瘤可发生于膀胱的任何部位,但根据临床观察,原发性腺癌多见于膀胱底部、膀胱颈部和膀胱顶部。值得注意的是,脐尿管腺癌是膀胱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起源于膀胱发育过程中未完全萎缩的脐尿管残余,通常位于膀胱顶部。

病因与危险因素

原发性膀胱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慢性炎症刺激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诱因之一。长期存在的膀胱慢性炎症、膀胱结石、导尿管的长期刺激以及尿路梗阻都可能是诱发膀胱腺癌的重要因素。

具体危险因素包括:

  • 膀胱外翻:膀胱外翻恶变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就是膀胱腺癌
  • 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囊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这些病变被视为癌前病变
  • 长期异物刺激:包括膀胱结石、长期留置导尿管等
  • 尿路梗阻:可能导致尿液滞留,增加黏膜受损风险
  • 吸烟:虽然不如尿路上皮癌与吸烟的关系明确,但长期吸烟也被认为可能增加风险
  • 病理特征与分型

    膀胱腺癌在病理学上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包含多种亚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膀胱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包括:

    1. 肠型腺癌:类似结肠腺癌的形态特征

    2. 印戒细胞癌:肿瘤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黏液,将细胞核挤向一侧呈印戒样

    3. 黏液腺癌:肿瘤组织中含有大量细胞外黏液

    4. 肝样腺癌:肿瘤细胞类似肝细胞形态

    5. 透明细胞癌:肿瘤细胞胞质透明

    6. 混合型:包含上述多种成分

    绝大多数膀胱腺癌分化较差,具有高度侵袭性,这也是其预后不良的病理基础。从分子水平看,可能涉及HER-2、HRAS、Bcl-2、FGFR3、c-MYC等基因的改变。

    临床表现

    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表现既有与其他膀胱肿瘤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特点:

    典型症状

  • 肉眼血尿:最常见的症状,约80-90%患者会出现,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血尿
  • 尿路刺激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可能与肿瘤分泌黏液刺激膀胱有关
  • 黏液尿:是膀胱腺癌的特征性表现之一,部分患者排尿时可排出量不等的黏液,严重者黏液可能稠厚到阻塞尿道导致尿潴留
  • 特殊表现

  • 脐尿管来源的腺癌因位置隐匿(膀胱顶部),早期可能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在下腹部触及肿块
  • 晚期患者可出现肿瘤浸润及转移症状,如盆腔疼痛、下肢水肿等
  • 诊断方法

    膀胱腺癌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其中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1. 膀胱镜检查加活检:最重要的诊断方法,可直接观察肿瘤形态并获取组织标本。膀胱镜下,腺癌可表现为乳头样、息肉样、结节状,也可呈扁平或溃疡型,表面常伴有黏液、出血或坏死灶

    2.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可发现0.5cm以上的肿瘤,需膀胱充分充盈
  • CT/MRI:评估肿瘤大小、浸润和范围,检查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帮助临床分期
  • 尿路造影:了解上尿路情况,排除同时存在的上尿路肿瘤
  • 3. 尿液检查

  •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高级别肿瘤阳性率较高
  • 新型尿肿瘤标志物检测:如UroVysion FISH等,有助于诊断和监测
  • 4. 病理诊断:必须通过活检或手术标本进行组织学确诊,并需排除转移性腺癌的可能

    治疗策略

    由于膀胱腺癌对放疗和化疗相对不敏感,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具体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部位和患者整体状况个体化制定。

    手术治疗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标准治疗方案,适用于大多数病例。包括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男性常需切除前列腺,女性可能需切除子宫附件
  • 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仅适用于早期、局限性脐尿管腺癌,需保证足够的安全切缘
  • 尿流改道术:根治术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常用方式包括回肠膀胱术或原位新膀胱术
  • 辅助治疗

  • 化疗:虽然腺癌对化疗不敏感,但可作为辅助治疗。常用方案包括吉西他滨、顺铂等
  • 放疗:主要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或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 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等新型疗法正在研究中,目前证据有限
  • 特殊考虑

  • 对于非肌层浸润性病变,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需密切随访,考虑二次电切
  • 卡介苗(BCG)膀胱灌注对尿路上皮癌有效,但对腺癌效果不佳
  • 预后与随访

    膀胱腺癌的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尿路上皮癌,这主要与其侵袭性强、诊断时多为晚期以及对放化疗不敏感有关。

    预后影响因素包括:

  • 肿瘤分期:早期(Ta-T1)预后相对较好,肌层浸润(T2以上)预后显著变差
  • 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极差
  • 手术切缘:R0切除(显微镜下无残留)预后较好
  • 病理类型: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预后尤其差
  • 随访建议:

  • 术后需定期进行膀胱镜、影像学等检查
  • 监测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特别是肝、肺、骨等常见转移部位
  •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多饮水等
  •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