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生物大分子含量测定

肿瘤症状 2025-08-23 12:23肿瘤症状www.zhongliuw.cn

肿瘤生物大分子含量测定是现代肿瘤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这些生物大分子包括DNA、RNA、蛋白质及各种肿瘤标志物,其含量变化能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状态。下面将系统介绍当前主要的测定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一、常用检测技术分类

肿瘤生物大分子含量测定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

1. 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等。这些方法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如CA125、CEA、AFP等。

2. 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PCR技术又分为传统PCR、定量PCR(QPCR)和微滴式数字PCR(ddPCR),用于检测DNA/RNA水平的异常。

3. 其他技术:包括质谱分析(MS)、流式细胞术(FCM)、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IHC)等,适用于特定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二、DNA含量测定技术

肿瘤细胞DNA定量分析是通过测量肿瘤组织中DNA含量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的重要技术:

1. 光谱法与荧光法:将肿瘤样本DNA与已知浓度标准品比较,常用方法包括吸光度法、荧光染料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法等。这些方法能达到高精度测量DNA含量的目的。

2. 临床意义:DNA含量异常增高反映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含量越高通常意味着肿瘤侵袭性越强、预后越差。DNA含量测定可指导治疗方案选择,如高DNA含量肿瘤可能更适合化疗和放疗。

3. 新一代测序技术(NGS):可全面测定基因组信息,通量高、速度快,价格已控制在万元以下。但存在对血液中肿瘤细胞裂解物DNA检测灵敏度不高的问题。

三、RNA含量测定技术

RNA检测在肿瘤分子诊断中具有独特价值但也面临挑战:

1. 检测意义:RNA检测能发现新的融合基因,对肿瘤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大部分RNA检测还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2. 技术难点:RNA分子不稳定、容易降解,对样本采集和处理要求较高。常用的RT-PCR技术可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3. 质量控制:需保证样本中肿瘤细胞含量不低于20%,抽提的RNA应满足建库要求。对于融合基因检测,FISH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金标准"。

四、蛋白质及肿瘤标志物检测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1. 常见检测指标:包括CA125(卵巢癌)、CEA(胃肠道癌)、AFP(肝癌)、PSA(前列腺癌)等。多指标联合检测(如AFP、CA125、Cyfra21-1等7项组合)可提高检测效率。

2. 主要检测方法

  • 化学发光法:操作简单快速,适合临床常规使用
  • ELISA法:灵敏度高,适合大规模筛查
  • 放射免疫法:灵敏度高但逐渐被替代
  • 免疫荧光法:如CA125定量检测试剂盒采用此法
  • 3. 检测影响因素:包括标本溶血、污染、热处理、反复冻融等。如NSE检测需避免溶血,CA15-3检测需避免微生物污染。

    五、质量控制要点

    准确的生物大分子含量测定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1. 样本要求:血液标本应在诊疗操作前采集,避免溶血和污染。血清或血浆分离后应尽快检测或妥善保存(-20℃或-70℃)。

    2. 检测标准化:连续检测时应使用同一检测系统,保证结果可比性。批内变异系数应5<%,批间变异系数[20320307[18][[<10%]。

    . 全面质控体系:包括收样质控、病理质控(肿瘤细胞含量≥%)、抽提质控(DNA≥ng)、建库质控等道质控流程19]。

    4. 干扰因素排除:注意交叉反应、携带污染、钩状效应和嗜异性抗体等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因素20]。

    六、临床应用与发展趋势

    肿瘤生物大分子含量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1. 临床应用:用于肿瘤早期筛查、诊断、良恶性鉴别、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等。如CA125监测卵巢癌治疗反应,CEA监测结直肠癌复发等。

    2. 个体化治疗:通过检测EGFR、KRAS等基因突变指导靶向药物选择,实现精准医疗。

    3. 技术发展:从单标志物检测到多组学联合分析,从单一技术到多种技术整合,提高了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肿瘤生物大分子含量测定将更加精准、高效,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上一篇:恶性肿瘤有感染吗恶性肿瘤具有传染性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