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形成机制
1. 基因突变驱动
原癌基因(如RAS、MYC)被激活或抑癌基因(如p53)失活,导致细胞增殖失控。突变可由辐射、化学致癌物(如中的苯并芘)或病毒感染(HPV、乙肝病毒等)诱发。
MET基因等异常通过持续激活信号通路(如RAS-MAPK、PI3K-AKT),促进细胞恶性转化。
2. 微环境与免疫逃逸
肿瘤细胞通过调节性T细胞(Tregs)等机制逃避免疫清除,并招募间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构建支持性微环境。
血管生成是关键步骤,肿瘤分泌促血管因子(如VEGF)诱导新生血管,提供营养并促进转移。
3. 表观遗传与代谢异常
mTOR等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如因PIK3CA突变或IGF-1R过表达)导致代谢重编程,支持肿瘤生长。
二、典型发展阶段
1. 癌前病变
细胞积累突变但未形成明显肿块,可能伴随不典型增生。
2. 原位癌
恶性细胞局灶性增殖,尚未突破基底膜。
3. 浸润与转移
肿瘤细胞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侵入周围组织。
经血管或淋巴系统扩散至远端器官(如肺、肝、脑)。
三、影响因素
内因:遗传易感性(如BRCA突变)、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
外因:吸烟(致肺癌)、紫外线(致皮肤癌)、病毒感染(如HPV致宫颈癌)等,占肿瘤诱因的80%-90%。
这一过程涉及数百个基因和通路的协同作用,目前靶向治疗(如针对HER2、MET的抑制剂)正通过干预特定环节改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