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直径测量
小型肿瘤:通常指直径小于2厘米的病灶。
中等大小肿瘤:直径在2-4厘米范围内。
大型肿瘤:直径超过4厘米,可能伴随更高的浸润风险。
不同器官的临界值可能不同,例如肺部肿瘤>3厘米、脑部肿瘤>2厘米即被视为较大。
2. 体积计算
通过影像学(如MRI、CT)测量后,按球形体积公式(4/3πr)估算。体积>0.5毫升的肿瘤通常具有临床意义。
3. TNM分期中的T分级
T1:肿瘤不可触及或影像不可见,需术后病理确认。
T2:局限于器官内(如前列腺),细分T2a/b/c。
T3/T4:突破包膜或侵犯邻近结构(如膀胱、直肠)。
4. 影像学评估方法
常用技术:超声、CT、MRI可测量肿瘤的长、宽、高(三维)。
报告标准:通常以最大直径描述(如30mm×20mm记为30mm),淋巴结则关注短径。
5. 病理学补充
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是金标准,可精确测量肿瘤实际大小及浸润范围。
6. 其他参考因素
位置影响:关键部位(如脑、心脏)的小肿瘤(如9毫米)也可能需紧急处理。
动态变化:治疗中需对比基线数据,按RECIST标准评估进展(如直径总和增加20%为PD)。
肿瘤大小需结合位置、分化程度、转移情况等综合评估,并非独立判断预后的唯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