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性质分类
1. 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多见于30-50岁女性,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压迫症状(如尿频)等。
卵巢囊肿:包括功能性囊肿(如黄体囊肿)和病理性囊肿(如巧克力囊肿),多数可自行消退,部分需手术干预。
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增生形成的小赘生物,可能导致不规则出血。
2. 恶性肿瘤
卵巢癌:早期症状隐匿,晚期表现为腹胀、腹水等,死亡率较高。
子宫内膜癌:与激素水平相关,典型症状为绝经后阴道出血。
宫颈癌:与HPV感染密切相关,表现为接触性出血、阴道排液等。
二、按组织来源分类
1. 生殖系统肿瘤
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包括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畸胎瘤等)。
2. 泌尿系统肿瘤
如膀胱癌、前列腺癌(男性),可表现为血尿或排尿困难。
3. 消化系统肿瘤
如直肠癌,可能引起排便习惯改变或便血。
4. 腹膜后肿瘤
如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等,多起源于腹膜后间隙,临床较少见。
三、其他特殊分类
交界性肿瘤:介于良恶性之间,如卵巢交界性囊腺瘤,需密切随访。
转移性肿瘤:如库肯勃瘤(胃肠道癌转移至卵巢),预后较差。
盆腔肿瘤的诊断需结合超声、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性质与分期,良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需综合手术、放化疗等手段。定期妇科检查对早期发现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