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有哪些

抗肿瘤食物 2025-09-19 12:03抗肿瘤食物wwww.zhongliuw.cn

1. 基于解剖结构的评价标准

  • RECIST 1.1标准:目前国际通用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采用单径测量法(最长直径)评估肿瘤大小变化,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靶病灶需满足最长直径≥10mm(淋巴结短径≥15mm),每个器官最多选2个病灶,总计不超过5个。
  • WHO标准(1979年):早期采用双径测量法(肿瘤面积),后被RECIST标准取代。
  • 2. 基于代谢功能的评价标准

  • PERCIST 1.0标准:通过PET/CT测量肿瘤代谢活性(如SUL峰值),适用于有FDG摄取的肿瘤,弥补了RECIST在代谢变化评估上的不足。
  • EORTC标准(1999年):首次引入代谢显像,但重复性较差,后续被PERCIST优化。
  • 3. 特殊肿瘤或治疗场景的评价标准

  • RANO 2.0标准:针对胶质瘤的更新版评估体系,整合分子分型,强调放疗后MRI作为基线,并优化假性进展的判定规则。
  • iRECIST标准:用于免疫治疗,需通过重复影像确认疾病进展,避免假性进展的误判。
  • 4. 中医肿瘤疗效评价的

    中医强调“带瘤生存”和症状改善,现行RECIST标准难以全面体现其疗效。目前正推动建立结合肿瘤大小、症状群变化、生活质量等多元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5. 其他应用场景

  • CSCO指南:推荐PET/CT用于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等特定肿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估。
  • 姑息治疗评价:注重生活质量、疼痛控制等“软指标”,与RECIST的肿瘤缩小目标形成互补。
  • 这些标准各有侧重,临床中常需根据肿瘤类型、治疗手段及研究目的灵活选择或组合使用。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