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的

抗肿瘤食物 2025-08-24 19:07抗肿瘤食物wwww.zhongliuw.cn

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包括胃肠道、、肺部和肾上腺等部位。这类肿瘤的管理具有特殊性和挑战性,需要根据肿瘤类型、分泌功能、手术方式和患者整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与分类

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WHO分级体系主要分为:G1级(Ki-67指数≤2%)、G2级(Ki-67指数3-20%)和G3级(Ki-67指数>20%)。这种分级对于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进一步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类,功能性肿瘤会分泌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胰岛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VIP)和儿茶酚胺等,引起特征性临床症状。

术前评估与准备

完善的术前评估是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肿瘤功能状态评估:确定肿瘤是否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如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可导致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和大汗等典型三联征。对于功能性肿瘤,术前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准备以控制激素分泌引起的不良反应。

2. 心血管系统评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如高血压、心律失常或心肌病等。术前应评估心脏功能,控制心率和血压,改善心肌缺血。对于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通常需要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准备至少14天,必要时加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

3. 呼吸系统评估: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压迫气道或导致类癌综合征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术前应评估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对于高风险患者做好困难气道准备。

4. 代谢与电解质平衡:激素分泌型肿瘤可能导致血糖异常、电解质紊乱等,术前需纠正这些异常。

5. ASA分级:根据美国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系统评估患者整体状况,Ⅰ-Ⅱ级患者风险较低,Ⅲ级及以上患者风险显著增加,需要更充分的术前准备。

方式选择

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的方式需根据肿瘤类型、部位、手术方式和患者情况综合决定:

1. 全身:大多数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推荐采用全身,特别是腹腔内手术、胸腔手术及存在困难气道风险的患者。全身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有效控制气道,便于术中管理和应对突发情况。对于嗜铬细胞瘤等特殊类型肿瘤,全身是首选方式。

2. 区域:对于部分外周部位的小型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可考虑采用区域技术,如神经阻滞、硬膜外或脊髓等。区域可减少全身药用量,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可能对肿瘤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3. 联合:对于大型腹部或盆腔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可采用全身联合硬膜外/区域神经阻滞的技术,既能保证效果,又能减少类药物用量,促进术后恢复。

术中管理要点

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的术中管理需要针对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1. 血流动力学管理

  • 对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术中可能出现剧烈血压波动,需要实时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准备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如硝普钠、尼卡地平、艾司洛尔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 肿瘤切除前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切除后可能出现严重低血压,需提前扩容并准备血管活性药物。
  • 对于类癌综合征患者,需避免诱发类癌危象的因素如应激、儿茶酚胺类药物等,准备奥曲肽等生长抑素类似物。
  • 2. 呼吸管理

  • 类癌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支气管痉挛,需准备支气管扩张剂。
  • 对于存在气道压迫或困难气道的患者,考虑清醒气管插管或视频喉镜辅助插管。
  • 3. 代谢管理

  • 监测血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时纠正异常。
  • 对于胰岛素瘤患者,术中需密切监测血糖,防止严重低血糖发生。
  • 4. 体温管理

  • 维持正常体温,避免低体温对凝血功能、药物代谢和术后恢复的不良影响。
  • 特殊类型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考虑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嗜铬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风险极高。其管理要点包括:

    1. 术前准备

  •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特拉唑嗪)至少使用2周,以控制血压和恢复血管内容量。
  • 对于心动过速患者,在α-阻滞剂起效后可加用β-阻滞剂。
  • 术前扩容,减少肿瘤切除后低血压风险。
  • 2. 术中监测

  •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必不可少。
  • 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液体治疗。
  • 考虑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功能。
  • 3. 诱导与维持

  • 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儿茶酚胺释放的药物如、泮库溴铵等。
  • 推荐使用丙泊酚、依托咪酯、类和阿曲库铵等对儿茶酚胺释放影响小的药物。
  • 吸入药如七氟烷和地氟烷可用于维持,但需避免浅。
  • 4. 血流动力学管理

  • 肿瘤操作时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需准备硝普钠、尼卡地平等快速起效的血管扩张药。
  • 肿瘤静脉结扎后可能出现严重低血压,需提前扩容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
  • 类癌综合征相关神经内分泌肿瘤

    类癌综合征通常由分泌5-羟色胺等物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管理需注意:

    1. 避免诱发类癌危象的因素:应激、儿茶酚胺类药物、组胺释放药物等。

    2. 术前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可预防类癌危象。

    3. 准备处理支气管痉挛和低血压的药物。

    4. 避免使用、阿曲库铵等可能促进组胺释放的药物。

    神经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点:

    1. 可能需要联合内脏神经阻滞控制肿瘤相关疼痛。

    2. 对于胰岛素瘤患者,术中需频繁监测血糖。

    3. 考虑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包括多模式镇痛、早期进食和活动等。

    术后管理

    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的管理重点包括:

    1. 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减少类药物用量,可结合区域阻滞技术、非甾体抗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2. 并发症监测:警惕出血、内分泌危象、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3. 恢复质量:优化术后恢复,减少术后恶心呕吐,促进早期进食和活动。

    4. 长期随访: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随访,监测复发和转移。

    与肿瘤预后的关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策略可能影响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长期预后,可能的机制包括:

    1. 药物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丙泊酚可能比吸入药更有利于保护免疫功能。

    2. 区域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可能降低复发风险。

    3. 优化围术期管理(如避免低体温、限制输血等)可能改善预后。

    目前尚无足够证据推荐某种特定的技术或药物用于改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长期预后,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根据肿瘤类型、功能状态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完善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合理的方式选择、精细的术中管理以及优化的术后康复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随着对与肿瘤生物学相互作用认识的深入,医生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