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dvt健康宣教 肿瘤病人健康宣教内容

抗肿瘤食物 2025-07-21 19:12抗肿瘤食物wwww.zhongliuw.cn

一、认识DVT及其危害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固,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肿瘤患者是DVT的高危人群,其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4-7倍,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栓塞(PE),当下肢血栓脱落进入肺部时可能发生,一旦发生肺栓塞轻则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严重时会有晕厥、休克,甚至呼吸心脏骤停。研究显示,妇科肿瘤术后DVT发生率高达7%-45%,而血栓一旦脱落引发肺栓塞(PE),死亡率可达40%。

二、肿瘤患者DVT的危险因素

肿瘤患者易发生DVT主要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

1. 血液高凝状态:肿瘤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如组织因子、纤维蛋白原等),直接激活凝血系统。卵巢癌患者风险最高,术后DVT发生率可达8.78%,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约为7.8%-7.9%。

2. 血管壁损伤:化疗药物、颈内静脉置管、血管反复穿刺均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手术创伤也是重要因素,特别是盆腔大范围操作会损伤血管内皮。

3. 血流缓慢:术后卧床、腹腔镜气腹压迫下肢静脉导致血流缓慢。研究显示,手术时间≥3小时的患者DVT风险显著增加。

其他高危因素包括:年龄≥60岁、BMI≥24 kg/m、高血压、糖尿病、既往VTE病史、输血史、肿瘤晚期等。

三、DVT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DVT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需要警惕的"预警信号"包括:

  • 单侧下肢肿胀(患肢周径较健侧增粗>1cm)
  • 疼痛与压痛(腓肠肌挤压痛或持续性钝痛)
  • 皮肤变化(发红、皮温升高,严重者出现青紫)
  • 约50%的DVT患者无典型症状,需结合D-二聚体检测和超声筛查。诊断方法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DU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静脉造影等。

    四、DVT的预防措施

    基础预防

    1. 宣教预防知识:改善生活方式,如、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饮水(每日2000ml以上),避免血液浓缩。

    2. 活动指导: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期间应做下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3. 体位管理:卧床时抬高下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厘米。

    4. 避免危险行为:不宜在下肢行静脉穿刺;避免在膝下垫硬枕和过度屈髋。

    物理预防

    1. 踝泵运动:取平卧位,双腿自然放松。踝关节做伸、内旋、屈、外展的旋转运动,双足主动伸屈运动。

    2. 弹力袜:穿戴医用弹力袜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流。

    3.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适合卧床患者使用。

    药物预防

    遵医嘱使用合适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等。对于高风险患者,医生可能会评估是否需要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五、DVT的治疗方法

    1. 抗凝治疗:只要病人没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方面的问题,DVT一经确诊,均需要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作用在于防止血栓继续蔓延或形成新的血栓。

    2. 溶栓治疗:临床多通过置管溶栓(将溶栓导管置入形成血栓的血管中)清除血栓。

    3. 机械取栓: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机械清除血栓应用也比较广泛,相比于置管溶栓,机器清除血栓速度快。

    4. 下腔静脉滤器:对于DVT病人经医生评估,置入滤器可有效拦截血栓,降低肺栓塞发生风险。

    六、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特别护理

    1. 急性期护理: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cm。禁止按摩、热敷、理疗及做剧烈运动,避免用力排便,以防栓子脱落形成肺栓塞。

    2. 观察监测:每班观察下肢肿胀程度以及皮肤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每日测量股围并记录。

    3. 饮食护理: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饮食,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应低盐饮食。保持肠道通畅。

    4. 体位变换:1-2小时翻身一次,保护静脉,避免下肢输液。

    七、出院指导与长期管理

    1. 定期复查:癌症是一种易复发和转移的疾病,定期复查可以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及彻底性。

    2. 生活方式: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3. 饮食建议:多吃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宜清淡为主,禁止食用油炸、辛辣、生、冷食物。

    4. 药物依从性:遵医嘱按时服用抗凝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5. 症状监测:如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或呼吸困难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