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的护理试题 肿瘤护理常规试题
肿瘤病人护理基础知识试题
1. 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包括恐惧、愤怒、焦虑和抑郁,但不包括嫉妒。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这些心理变化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2.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而非单纯增加食欲或减轻疼痛。肿瘤患者应以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软食为宜,特别是食管癌与胃癌患者。
3. 化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为减轻这些症状,可建议患者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太热的食物。
4. 放疗期间皮肤护理非常重要。当皮肤出现红斑时,正确的护理措施是保持清洁干燥,避免使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物品。放疗部位应避免阳光暴晒,穿宽松棉质衣物。
5. 预防肿瘤患者压疮的措施包括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对于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严防下床时突然跌倒或晕倒。
肿瘤护理常规试题
1. 化疗药物配置防护:操作人员必须佩戴N95口罩、无菌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但不包括普通隔离衣。化疗药物应现配现用,以确保剂量准确和疗效。
2. 静脉通路选择:输注发疱性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的首选静脉通路是中心静脉导管(如PICC),应避免使用手背静脉、下肢静脉或头皮钢针。
3. 顺铂肾毒性预防:最关键的措施是静脉大量水化(补液),而非限制饮水或口服利尿剂。化疗期间嘱患者多饮水,应保持其尿量在2000-3000ml之间。
4. 奥沙利铂使用注意事项:护士应重点提醒患者避免接触冷水或冷空气,而非高温环境或日光暴晒。
5. 抑制护理:当患者出现III度抑制(白细胞1.0-1.9×10/L)时,首要护理措施是预防感染,包括病房空气消毒、注意口腔护理、佩戴口罩并限制探视人员等。
6. 类药物副作用:治疗癌痛时,最早出现的常见副作用是便秘,而非呼吸抑制或成瘾。盐酸缓释片不可嚼碎、掰开或碾碎服用。
7.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如发现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外渗征兆,应立即停止输液,进行局部封闭疗法,根据药物性质给予冷敷或热敷。
8. 肝癌介入术后护理:患者应严格卧床、下肢制动,具体时间需根据医嘱执行。肝癌常见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
9. 乳腺癌术后康复:术后14天开始的康复运动是抬肩运动。根据乳腺癌淋巴转移的主要途径,护理评估应重点关注腋窝淋巴结区域。
10. 妇科肿瘤护理: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发病率最高,但卵巢癌死亡率最高。宫颈癌的早期症状不包括盆腔疼痛。
专科肿瘤护理要点
1. 食管癌护理:食管癌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好发于胸骨中段,以鳞癌多见,主要经淋巴转移。食管癌穿孔或出血时可能出现胸部疼痛、呕血、发热、黑便等症状。
2. 胃癌护理:胃癌多见于胃窦部,主要经淋巴转移,晚期最常见肝转移。确诊方法是纤维胃镜检查。
3. 肝癌护理:最常见的病因是乙型肝炎,肝区疼痛为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甲胎蛋白(AFP)测定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
4. 癌护理:好发于胰头部,吸烟是主要危险因素。胰头癌主要症状是腹痛,胰体癌主要症状是梗阻性黄疸。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5. 肾癌护理:以透明细胞癌最多见,最常转移至肺。血尿、腰痛、肿块为肾癌三联症,其中无痛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6. 骨肉瘤护理: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好发于10-20岁青少年,部位多在股骨远端、胫骨和肱骨近端。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逐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夜间为甚。截肢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幻肢痛,主要采用药物镇痛处理。
7. 放疗护理分级:皮肤出现三度反应的特征是溃烂或坏死。治疗中允许一度、二度反应出现,但不允许三度反应。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常规,当白细胞低于3.0×10/L或血小板低于80×10/L时应暂停放疗。
8. 颅内肿瘤护理:原发性肿瘤以神经胶质瘤最为常见,约占颅内肿瘤的一半。护理需重点关注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9. 肺癌护理:临床上最恶性的肺癌类型是小细胞未分化癌。结核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病的特异依据,利福平为广谱抗生素,其最主要的毒性反应是肝功能损害。
10. 大肠癌护理: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排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直肠癌主要表现是黏液脓血便。直肠指检是直肠癌首选的检查方法。对有大肠吻合口的手术后病人,手术后7~10日内严禁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