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科学家发现病毒进化规律

抗肿瘤食物 2025-06-03 12:27抗肿瘤食物wwww.zhongliuw.cn

追踪新冠病毒进化之路,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蓝柯教授和徐可教授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新冠广谱疫苗,有望抵御未来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侵袭,为人类的健康防线注入新的力量。这一研究成果已在知名学术期刊《科学-转化医学》上发表。

新冠病毒的演变规律与流感病毒类似,一旦人际传播在全球展开,便会出现抗原漂移,不断累积突变。徐可教授介绍,团队自2020年4月起便致力于此课题的攻关,采取了一种全新的策略“基于病毒进化共识序列,优化设计疫苗免疫原”。经过十个月的努力,他们成功完成了广谱疫苗免疫原Span的序列设计。

后续的小鼠实验证明,Span疫苗对其后出现的德尔塔、奥密克戎及其亚系毒株都能产生广谱中和抗体,与原型株抗原疫苗相比更为高效,且能保护实验小鼠抵抗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的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的致命攻击。这一成果在生物科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的授权。

近期,新的优势株XBB.1.5和BQ.1.1引发了广泛讨论。研究团队发现,Span抗原所包含的六个共性突变位点在这些变异株中仍有很大程度的保留。针对变异株的疫苗中和抗体试验正在进行中。

徐可教授强调,这款疫苗不同于传统的单序列疫苗,具有概念性的创新,从根本上提升了抗原的广谱性。团队将持续追踪病毒的真实世界变异,但采用这种方式开发的广谱疫苗已经走在病毒的前面。他预测,未来可能只需五年或十年接种一次广谱疫苗就足够了。

报道还详细描述了武大研究团队对超过110万条新冠病毒序列的全面分析,以及54个新冠变异株假病毒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三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的定向进化路径,这些不同路径导致了抗原性的改变,意味着单一毒株的疫苗无法有效保护人群对抗不同进化路径上的其他变异株。

武大团队设计的Span抗原基于新冠病毒的进化史计算共识序列进行优化,覆盖了发生频率最高的五个突变点位。这些位点的组合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代表了多种变异株的最优组合。其中,D614G增强了S蛋白与受体ACE2的结合能力,提升了病毒的传染性;N501Y则对Beta株和Gamma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贡献。

综合来看,武大团队的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新冠病毒的进化路径以及应对未来变异的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这款新型广谱疫苗能为全球抗击疫情注入新的希望。广谱疫苗应对XBB变异株的挑战

在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的背景下,研发能有效应对多种变异的广谱疫苗显得尤为重要。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最近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冠变异株疫苗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临床试验批件,这款疫苗针对包括XBB在内的主要变异株都展现出了良好的交叉中和作用。

该疫苗采用了先进的抗原设计,融入了四个共有突变位点,包括K417N、E484K、N501Y和D614G。其中,Span抗原的设计凸显了共性突变的重要性,对抗病毒逃逸机制具有关键作用。该抗原的六个共性突变位点在奥密克戎流行株中得以保留,并在新出现的毒株如BQ.1、BQ.1.1和XBB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款疫苗的研制过程充满了科学和创新。研究人员通过对新冠病毒S蛋白的系统发育树分析,找到了位于中心位置的Span抗原序列,它像是一个家庭中的共同特征,集中了多个变异株的共同点。这种设计使得疫苗能够更广泛地覆盖不同的变异株。

除了对抗病毒逃逸机制,研究人员还在持续关注病毒感染性的突变位点,如S982A。虽然目前这个位点的出现频率较低,但其周围的一些变异仍可能引起关注。在新冠病毒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新的突变位点的功能和影响仍需深入研究。

与此研究人员也在积极研发流感广谱疫苗。传统的灭活疫苗需要每年根据流行毒株重新接种,而广谱疫苗则能够应对多种流感病毒的变异。虽然流感疫苗厂商可能积极性不高,但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续和病毒的不断突变使得市场对新冠广谱疫苗的需求迫切。

这款广谱疫苗的研发对于应对新冠病毒的变异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抵御病毒侵袭,还能够为疫苗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病毒的不断进化,我们期待更多类似的研究和成果出现,为抗击疫情贡献更多力量。

上一篇:陈欧女朋友冯婴翘个人资料及近况和图片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