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号强度特征
T1加权像:转移灶通常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与正常的高信号形成对比。
T2加权像:多呈高信号,可能与肿瘤组织含水量增加或水肿相关。
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转移瘤常显示明显强化,强化方式多为不均匀或环形强化,反映肿瘤血供丰富。
2. 骨质破坏与结构改变
溶骨性破坏:常见于乳腺癌转移,表现为椎体骨质密度减低,边界模糊呈虫蚀状,CT显示骨小梁中断,MRI的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椎体压缩变形:肿瘤侵袭可导致椎体楔形变或扁平化,MRI的STIR序列可区分新鲜骨折(高信号)与陈旧性改变。
成骨性改变:部分乳腺癌转移可能引发椎体局部硬化,MRI的T1/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
3. 软组织肿块与神经压迫
转移瘤可能形成椎旁或硬膜外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麻木、无力)。
硬膜外肿瘤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变窄和脊髓受压移位,髓内肿瘤则显示脊髓增粗。
4. 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DWI)
动态增强曲线:乳腺癌转移多表现为“速升速降”型强化曲线,提示恶性病变。
DWI像:扩散受限呈高信号,ADC值降低,与原发性乳腺癌的DWI表现一致。
注意事项
全脊柱MRI需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PET-CT)综合评估转移范围。
检查前需移除金属物品,避免伪影干扰成像。
若发现上述表现,建议进一步病理活检确认,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如手术、放疗或靶向治疗)。